2021年12月31日 星期五

Everybody Has A Theology: 創世記10:1-29對照歷代誌上1:4-23

Everybody Has A Theology: 創世記10:1-29對照歷代誌上1:4-23: 此是接續前文 介紹聖經古卷的考證 。 聖經內經常包含同一內容單元出現在不同書卷—通常是某一較晚時期書卷的作者引用或抄寫某一早期書卷內容,我們稱為「平行」經文。我們可以從平行經文看到,後期的希伯來文拚寫傾向於加助音字母,來幫助讀音知道如何發音。 這裡舉一個實例:創10章的列...

Everybody Has A Theology: 創世記:兩個不同的創造故事

Everybody Has A Theology: 創世記:兩個不同的創造故事: 下面是Shaye J.D. Cohen博士講解希伯來聖經中的創造故事。你若有興趣,全部的課程錄像都可以點擊 這裡 閱讀。 我們讀聖經一般沒有那麼仔細。我們相信,從二章4節開始的第二個創造故事,直到三章末了亞當夏娃被趕出伊甸園,是在詳細說明第一章一筆帶過的造男造女。不過,聖...

2021年12月30日 星期四

創世記的神學信息

創世記是按照時間順序,記述世界被造及人類發展的歷史故事。我們可以把它定義為「神學歷史」。

創世記的神學信息,亦可根據文中三大段落作分類:
1) 從創世到巴別塔(一~十一章)
2) 列祖的故事(十二~三十六章、三十八章)
3) 約瑟的故事(三十七章、三十九~五十章)

 

(一)從創世到巴別塔(一~十一章)

創世記開宗明義指出宇宙和人類的創造,完全是上帝的作為;並且只有一位上帝,祂創造並管理一切。此宣告徹底否定了無神論、多神論及泛神論等錯謬的思想。經文最著重表達「誰創造宇宙和人類」,而不是創造所需的時間及過程。

此外,創世記也是歷史書,強烈表明不許人把它當作神話傳說看待,這點非常重要。第一及第二章清楚記載上帝說有就有的創造大能(creatio ex nihilo),這跟當時近東地區的宗教信念相反。還有,當初上帝創造的時候,宣稱一切都是好的,只是後來人離棄上帝,世界萬物變得不好,充滿罪惡與不義,這跟創世記的原始狀態相去甚遠,亦顯明了現今人類世界的罪惡並非上帝的原意和作為,而是受造者(人)任意妄為的結果。創世記一至十一章的主題可以概括為「人類受造、獲賦與崇高的身分和重任、背叛墮落、大地被毀、大地和人類再造」:
1)人類受造有尊貴身分;
2)獲賦與崇高的身分和重任在恩典中為上帝寄與厚望;
3)背叛墮落始祖違背上帝頒布的唯一命令,拒絕順服,從恩典中墜落;
4)大地被毀罪的結果、上帝的懲罰;
5)大地和人類再造上帝再次委以重任(挪亞一家)。

這可以說是人類歷史進程的縮影。人是大地的管家及上帝在地上的代表,這一重要觀念一直延伸到現代:亞當挪亞耶穌基督教會(基督徒)。

 

(二)列祖的故事(十二~三十六章、三十八章)

這一段落以上帝呼召亞伯蘭離開本家本族,並應許他有無數子孫為序幕,接下來的主題都是環繞上帝應許建立以色列民族,以及列祖對這些應許的態度。其中,亞伯拉罕憑信心順服上帝的呼召,成為創世記的一個亮點,也是上帝救贖計劃得以展開的關鍵。此外,亞伯拉罕及其餘列祖的生平經歷,刻畫出他們的信心生活,也證明儘管以色列民屢屢違約、背棄上帝及其法度、拜偶像、隨從外邦風俗,但上帝仍然持守祂對以色列民的應許。

 

(三)約瑟的故事(三十七、三十九~五十章)

沒有一個歷史故事比約瑟的更清楚顯示上帝的主權,以及顯示出祂的看顧保守如何幫助人勝過苦難了。表面看來,約瑟的美好人生被哥哥們一手破壞了,因為他們嫉妒約瑟,把他賣給路過的商旅,從此約瑟便開始漂泊異鄉的生活。及後到了埃及,更是禍不單行,主人波提乏的妻子色誘約瑟不成,轉而誣告約瑟輕薄她,以致約瑟成為階下囚。至此,約瑟可以說經歷了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被親人出賣、遭誣告入獄。後來約瑟因為默默依靠上帝、工作出色,屢獲賞識,從管家擢升為埃及宰相,完全扭轉了厄運。總的來說,創世記這段關於約瑟的歷史故事,提出了一個重要的神學原則「依靠上帝的人縱使有窮途,卻沒有末路!上帝總會把腐朽化為神奇、苦難變為祝福!」堅定依靠上帝的人,必蒙上帝的拯救;並且上帝會進一步使用他的經歷去拯救別人。


此外,屬於上帝的人不會因苦難而信心崩潰,反而在經受歷練後,生命得到煉淨、信心更加堅固。就如約瑟在一切患難中對上帝有更深刻的體會,看見苦難背後有上帝的美意和賜福,他向哥哥們說:「不要害怕,我豈能代替上帝呢?從前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上帝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許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五十1920)。

 

 

創世記1-11章的神學意義

 

1-11的敘述包含相當豐富的神學意義,具有以下幾個重要的神學意義:

1.上帝創造宇宙萬物

1-2兩個創造故事指出,整個世界「天與地」屬於上帝,它來自上帝的創造。這世界原是美好的,並且受上帝祝福。人類接受上帝的託負,要以負責任的態度,看顧保護這個世界。

2.上帝美好的創造被誤用

31-24敘述蛇引誘人類始祖違背上帝的禁令,以致被逐出伊甸園。而41-16進一步提到,該隱與亞伯兄弟相殘引發人間層出不窮的暴力,造成受造的世界失去原有的美好次序。甚至61-4指出,「上帝的兒子們」和人類的女兒的結合,引發更嚴重的混亂。

3.大洪水的故事:創造遭受破壞、恢復創造

6-9大洪水的故事成為創1-11敘述的中間段落,描述上帝的創造遭受嚴重的破壞。大洪水像是宇宙創造之前的混沌大水一般,威脅全世界的生命。不過,混沌與大洪水兩者的性質不同,混沌是敵對上帝的力量,而大洪水則是上帝審判大地的工具。值得注意的是,經文描寫上帝為人類的罪惡感到「後悔」,決定除滅人類(66-7),因此消除了原來創造之初的美意。

雖然大洪水是上帝審判世界的工具,但是它並不是故事的中心;義人挪亞、他的家人、還有動物與大地才是敘述關注的重點。他們成為大洪水的劫後餘生者。這些洪水後的新人類仍然具有上帝的形象(96; 比較12651-2)。因此,大洪水並未帶來全然的毀滅,而上帝的紀念促成洪水消退(81)。此後他祝福大地仍然會有四季更替與生產收穫(822),並且設定彩虹為記號,保證對大地的應許與祝福(915-17)。

4.一元對比多樣性

1-11敘述以巴別塔故事為結尾(111-9),這故事指出人類的驕傲,敢於挑戰上帝。而這種心態導致上帝給予嚴厲的回應,他讓人類分散各地,再一次回復上帝讓人類遍滿全地的應許(比較128)。

1-11敘述上帝的美好創造之後,接續出現四段衝突的故事(3465-917111-9)一再凸顯人類違抗上帝的旨意,因此引發上帝強烈的回應。不過上帝對人類的回應,不只是生氣與懲罰而已,還有憐憫、保護與拯救。例如上帝審判亞當與夏娃違背禁令之後,也讓他們的身體有避寒衣物,遮蓋羞恥(321)。而該隱與亞伯的故事指出,原來哥哥該隱肩負照顧弟弟亞伯的責任,但是他竟然殺害了弟弟。為此上帝審判該隱之後,也以記號保護他的性命,免於被殺害(415)。上帝為了清除地上的罪惡,利用大洪水淹沒地上的人類與生物,審判大地。不過,上帝也讓一群人與生物存活,繼續延續生命;並且應許大地仍然有生產力,有播種與收成(822)。甚至上帝與人立約,不再有大洪水毀滅大地(911)。而巴別塔的故事敘述上帝回應人類的驕傲,阻止人類凝聚的行動,將人類分散大地各處,這正呼應了上帝創造人類之初,讓她/他們遍滿全地的心意(128)。

總之,創1-11的敘述指出,上帝創造一切美好,因為人類的悖逆與罪惡,糟蹋了上帝的創造,為此上帝給予強烈回應。然而,上帝仍然對人類顯示恩典與憐憫。整個敘述段落顯示,上帝的審判與上帝的拯救兩個神學主題交織展現,審判與拯救成為上帝與人類/以色列的生活世界之間,交互出現的神學主題。雖然創1-11的內容引用了古老的題材與資料,不過在現今正典的架構下,這十一章敘述的重點不在探討宇宙起源或是其它神話的議題,而是在說明以色列與世界的關係,以及他們對上帝的信仰。上帝是世界的創造者,也是人類與大地的攝理者。雖然創造與毀壞的力量相互衝突,交織出現在這世界中,然而上帝的心意仍然致力恢復創造的完整。藉著上帝的保護拯救,以及人類的順服委身,讓世界成為適合人類與萬物生活的天地。

 

創世記12-50章的神學意義

 

1.上帝形象:祝福、拯救、應許、實現,人間起伏世事背後的上帝

首先,創12-50敘述突顯上帝多樣面貌的形象。在一個遭遇各樣困境的家族中顯明他的引領、保護、祝福、應許與實現,上帝撿選亞伯拉罕家族完成一個普世的使命。特別生動的情節是上帝與人的對話,顯示上帝的特質(156亞伯拉罕相信上帝、上帝的公義,1816-33上帝的公正,22上帝試驗人、人的敬畏上帝)。在起起伏伏的人世中,上帝默默地完成實現他的應許。 

2.土地與後代的應許

上帝對以色列祖先的應許最先出現在121-3,這應許包括賞賜土地與後代子孫。「賞賜土地」在創世記裡一直是有待應驗的應許,它也是貫穿摩西五經的主題,後來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穿越曠野、進入迦南地之後才得到實現。而「後代子孫」也是創世記敘述一再出現的主題,它是上帝對族長們親口的應許(211-72521-263022-24),而這應許在創世記末尾已看見端倪,直到出埃及記才全然實現。

雖然在創世記裡,土地與後代的雙重應許尚未實現,不過它們已有了開始的的徵兆。土地的應許起源於亞伯拉罕確立水源之地(21)與購得家族墳地(23)。後代應許的徵兆先是以實瑪利、後有以撒(娶妻24)。應許像是種子撒在土裡,等待生根與發芽。 

3.上帝與被揀選的家庭

上帝揀選一個家族作為他對待世界所有家族的範例(創121-3),因此這家族的故事象徵上帝對這世界包容性的愛與憐憫。在這被揀選的家族裡,親屬間的互動關係是創世記裡家庭故事的重點,特別關注故事人物的出生、愛情、婚姻、成為父母、生活年歲、死與埋葬等。這些細節特色並未出現在舊約其他書卷中。這些族長們在一生中一直關心後代的安危、不停地找尋土地與生存的機會。 

4.衝突的化解與復合

在這個被揀選家族裡,不斷出現家族成員彼此的衝突。這些緊張關係出現在亞伯拉罕家族的夫妻之間,也發生在以撒家族父母對待孩子與兄弟的相處,甚至在雅各家族的兄弟與孩子之間更為激烈。有時家族成員間的衝突也蔓延到其他親屬身上(例如雅各與舅舅拉班之間的緊張關係)或是波及鄰舍(例如亞比米勒、示劍)。

12-36顯示衝突的範圍相當廣泛,包含夫妻間、父母與子女間、兄弟之間、親戚之間、和族群間,甚至人與上帝之間(3222-32)也捲入其中。不過這裡也出現了化解新仇舊恨的場面(例如雅各和以掃、雅各和拉班、雅各的兒子們),然而長期而言,族群團體間的緊張關係隱然成為難以化解的陰影。

雖是如此,上帝通過揀選、說話與行動來帶領以色列家族,保存了他們族人的性命,並且賞賜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263-5)。在家族的故事中不斷出現上帝的應許與保守,這正是創世記12-50一再出現的主題,這些應許不會因為人的失誤或失敗而消失改變,反而在人的起起落落中得到應驗。創世記族長們的故事顯示,在人生的旅程中會有困難與祝福交互出現,然而上帝通過這一切來完成他的應許,讓人經過險境邁向光明。 

5.上帝保守一個家族的命運,在異鄉發展為民族

37敘述上帝的話語藉著夢來傳達給雅各家族,通過兩個夢預告了將來的命運,而約瑟成為這兩個夢的傳遞者,不過這個愛做夢的孩子約瑟也引發雅各家族兄弟間的衝突。

39-41描述在兄弟的衝突中,約瑟成為一個犧牲者,被迫離開迦南故鄉,以一個奴隸的身分進入埃及的新環境,開始他坎坷的人生旅程。不幸的事,過了一翻掙扎,約瑟的命運更加波折,甚至被誣告而淪為階下囚。不過,由於上帝的同在,讓各樣險惡化險為夷。加上約瑟具有解夢的才能(來自上帝的恩賜、上帝同在的記號),以及其它的人格特質,讓他能夠絕地重生。約瑟化解法老的夢境所預告的困惑,在一夕之間榮升為法老的宰相。他成為一個非常有智慧的管理者,為法老王預先解決將會臨到的飢荒挑戰,同時也成為保護雅各/以色列家族脫離飢荒災難的拯救者。約瑟生命的轉捩點都來自上帝的保守與恩賜,讓他能在一切事上化險為夷,絕處逢生。

42-45敘述多年之後在埃及的約瑟與兄弟再次見面,當初被賣為奴的弟弟約瑟,此時已經貴為法老的宰相。而當初出賣弟弟的哥哥們,如今卻是前來拜託求助、購買糧食的外鄉人。二十幾年之後,兄弟再會時愛恨交織的掙扎處處流露在故事敘述裡。經過一番曲折之後,約瑟主動盡棄前嫌,消除兄弟間多年的積怨,家庭的衝突終於得以化解。敘述故事的結尾,再次將雅各所有的後代,再次包容在上帝的應許之中。從上帝攝理的觀點來看,約瑟與家人間的衝突與和解,正是創世記敘述的重要主題。化解衝突與重新復合是上帝要以色列學習的功課。 

6.家族與世界民族的未來掌握在上帝的手中

最後,創45-50敘述結尾顯示,不論是雅各家族的命運、或是埃及帝國及世界各民族的未來都掌握在上帝的手中。上帝是歷史與生命的主宰,他透過不同的方式,直接或間接的,引導一個家族,也保護整個世界,在遭受飢荒或其他危機的挑戰時,仍然有一線生機。最終,上帝顯示自己是創造世界的神,也是歷史與世界的主。一切都活在他的眷顧中。

 

2021年12月29日 星期三

研經式讀經

 

從聖經中挑選一卷書,在規定的時間內(每三個月或半年),深入的研究這卷書。下功夫把這卷書當作課本來研習,查考它的歷史背景、字義句法,分析經文的架構,運用解經的工具和釋經學的方式,來研讀一些難解經文的句法含義。只要肯下功夫,集中精力,並持之以恆的研讀聖經,我們就會對這卷書有正確和深入的認識。

 

香港中文大學神學教授溫偉耀博士指出,「基督徒成長中,要對聖經中的一卷書有深入的研究。我們若能好好掌握一卷書(或一章,甚至一節經文)的精粹,也會漸漸對上帝的話語融會貫通,把信仰與生活、生命結合起來。」很可惜,許多基督徒一輩子都沒有對一卷書(一章甚至一節經文)融會貫通。

 

概念式讀經

 

概念式讀經法是一種速讀聖經的方法,按著聖經的次序從創世記到啟示錄,從頭到尾讀一遍。目的是要讓信徒掌握聖經的全貌,並養成一氣呵成的讀經習慣。概念式讀經法並不特別重視個別的字句解釋或意義與教訓。如果在讀經前,先參考簡略的聖經概覽書籍,瞭解該卷的歷史背景、作者、寫作目的和大綱(把整卷書分成好幾個段落,而每段的主題都列出來),就可增加對該卷書的認識,展讀之際,便更容易掌握它的內容與整卷書的教訓。

 

例如士師記(一共21 ),記載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他們的下一代因為沒有尊上帝為王,很快就敗壞了。這卷書的中心思想指出以色列人離棄真神,因為他們沒有聽從上帝的話.與迦南女子通婚,也沒有好好的教育下一代,後果是他們痛苦受制,一片混亂。上帝必定處罰和管教犯罪的人,但悔改的人,上帝必定赦免。因此上帝興起士師拯救他們,使他們再次復興。

 

士師記1:1-3:6 記載以色列人在軍事上的失敗,他們沒有貫徹上帝的命令,趕出當地的所有居民。他們本身也沒有除去罪,又與迦南女子通婚,結果帶來悲慘的結局。

 

士師記17:1-21:25 則講到以色列人在道德上的失敗。他們不聽士師的勸諭,不肯一心一意歸向上帝,反而為所欲為,以致全族在靈性、道德、政治上皆走下坡。當時的利未人離開他們的本位去帶領人拜偶像,甚至做一些道德敗壞之事。但當他們在受苦時向上帝哀求,悔改認罪,上帝就藉著士師來拯救他們。只是後來他們又犯罪行惡,再次受到上帝的懲罰而受苦,上帝又出面拯救他們。這個迴圈一而再的重複(3:7-16:31 共有三個迴圈),證明人不會從歷史的錯誤中學習教訓。當我們瞭解士師記的結構,讀的時候就更容易掌握士師記的資訊。

 

閱讀新約書信更需要概念式讀經,要培養一口氣把整封信從頭到尾讀完的習慣,就像我們收到朋友的來信,也是一口氣讀完整封信。研讀時,我們要注重它的前言和結語,也要留意中間的部分,因為這可能會告訴你一些事。若能依循這個原則,就能瞭解信函整體的要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