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8日 星期五

舊約神學的歷史與發展

    要 談舊約神學必須先談聖經神學,而聖經神學的與起可溯源自十六世紀的改教運動。路德的改教運動強調「惟獨聖經」,把聖經權威置於教會傳統之上。來到十七世 紀,改革宗教會逐漸重視教條教義,他們認為教義是基督教信仰的正確解釋,聖經則被用來支持教義。在這種看法之下,聖經變成附屬於教義。十八世紀有敬虔派和 理性主義的與起,他們都反對教條。但前者強調個人心靈的經驗,鼓勵研讀聖經,後者則主張以理性來批判傳統信仰。在這時期,「聖經神學」的意義對各派別均不 相同。

   
真正使聖經神學獨立為一門神學科目的是J.P. Gabler。他在一七八七年三月三十日擔任Altdorf大學神學教授之就職演講時,竭力主張聖經神學應有別於教義學,它是聖經作者對神聖事物的觀感。

    Gabler又區分「真正的聖經神學」與「純粹的聖經神學」。真正的聖經神學是描述性的,它按歷史年代有系統地陳述聖經裡各種不同時期、不同背景下的宗教概念。而純粹的聖經神學則從上面所述的宗教概念中抽取超越時空的永恆真理。這些超越時空之真理正是教義學的題材。

   
十 九世紀承襲十八世紀末對「歷史」研究的興趣,加上崇尚實證,強調社會價值,聖經研究變成歷史批判的天下。歷史主義是要用漫長歷史中交互作用的社會因素來解 釋人類所有的經驗,其目的不在尋找一般法則,而只在呈現每個時段和其他時段的關係。在這種潮流底下,聖經不再被視為啟示之記載,而只是一份宗教文獻而已。 聖經的權威於是大大降低,舊約更是首當其衝。

   
有 些學者根本就忽略舊約,有些將它視為瞭解新約的參考資料,有些則完全站在基督的立場,將舊約視為基督的預表而已。而那些真正認真研究舊約本身的人,又都鑽 研到以色列宗教史之研究,只探討在漫長歷史過程中,以色列人所產生的宗教概念有哪些,舊約神學呈現一片死寂。幸好還有學者仍然不斷努力尋求啟示和歷史的關 係,最著名的是Von Hofmann所提的救恩史。Von Hofmann認為舊約由許多事件所形成,而舊約神學則在探討這些件所顯示的救恩。如此,舊約有其一貫思想,由救恩史所貫穿。

   
綜合上述,雖然每個時代聖經研究皆有較突出的風格,但仍然有其他見解存在。歸納起來,這些見解可分為三大類:

1.
歷史性、描述性:

    這一類的重點在於忠實地陳述各個宗教概念的歷史發展。其優點在於讓聖經自己說話,不把個人的思想讀進經文中。但缺點在於這樣讀舊約,它對現代人變得關聯性很少;它只是在某個時期,對某些人說的話而已。

2.
主題性、教導性:

    這一類的看法傾向於把聖經視為上帝的啟示,聖經有一貫的思想,有權威,雖然它是在過去寫成的,對今天的人一樣有幫助。這些學者採用系統性、主題性地整理聖經的思想與真理,有時難免會把自己的意思加諸於聖經。

3.
折衷:

    接觸到以上兩種思想又認識到其優點的人,大概都很難放棄任何一方。他們多半會試著整合兩者的優點。有的先分析舊約內所有的宗教概念,然後按照其歷史年代加以排列;有的則從歷史事件中去發現、整理舊約的主題。整合的工作雖然艱辛,卻十分值得。

   
廿世紀初期歷史批判的發展走到極端,舊約研究變成了以色列宗教史研究。學者們發現後來它和舊約神學還有一大段距離。兩次世界大戰又改變了思想界原本樂觀、自信的思潮,代之而起的是復古的想法,聖經再度被重視,舊約神學的研究也復甦。

    W. Eichrodt在一九三三年發表他舊約神學的鉅著,採用橫切方法,在舊約裡找到「約」的概念來貫穿舊約。跟隨Eichrodt想法,認為舊約裡有單一主題的還有不少人,但他們所提出的概念不同,W. Kaiser用「應許」,Zimmerli用「我是耶和華」,Baab用「上帝觀念」,Terrie用「上帝之臨在」……等。

    Von Rad在一九五七年出版另一套舊約神學鉅著,反對Eichrodt想法。Von Rad把舊約當做以色列認信史,用以探討以色列傳統之形成。他主張舊約裡找不到一個單一主題。關於這個問題,還有學者主張舊約有多重主題,也有人用兩極化結構來加以說明。

   
除了舊約主題之探討外,在舊約神學裡還有許多新的想法被提出來,像J. Barr用「故事」來代替「歷史」,B.S. Childs以「正典」來作為聖經神學之背景與題材;還有從前被忽視的「創造」「禮儀」「智慧」等概念也都被提出來討論。這都顯示出廿世紀舊約神學之研究呈現一片蓬勃的氣象。

舊約神學的思想架構(一):概說

    舊約神學則是學者以某種系統或架構適當地展現舊約聖經的宗教思想。舊約聖經中有許多作者,許多思想和主題,因此,若單要以一個系統架構或核心思想(Centre)來整合貫串這些宗教思想是件困難之事。學者應了解任何系統 或思想架構皆有其有限性。雖然如此,舊約的宗教思想也應以某種系統或架構來表達之,使其對基督教的信仰和基督徒的生命做有效的貢獻。

  近百年來,舊約神學不但從系統神學獨立出來,更因諸多出名學者的研究貢獻而有蓬勃的發展。其中尤以艾克羅特(W. Eichrodt)和馮拉德(G. Von Rad)的舊約神學最具影響力,他們的研究成果對後代舊約的研究貢獻良多。

    當今的舊約的神學的研究方法有如下的類別:

  (1)教義系統式:採用教義神學的系統架構來研究的舊約神學;

2)主題式:採用某種思想主題來貫串舊約的思想;

3)傳統歷史方法:以拯救傳統的 歷史或宗教歷史的方式來研究;

4)正典研究法:採用舊約聖經最後正典的形式來研究;

5)主題辯證法;採用舊約聖經中互相對應的主題來研究。

當然,還有其他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在此不多做陳述。

如此,我們看到舊約聖經有許多不同的作者,有許多不同的神學;我們也看到許多不同的舊約神學。許多人學習過舊約神學,可是他們無法了解其意涵和 功用,更不能有效地掌握舊約聖經中的宗教思想。慎析起來,我們發現也許是大部分的舊約神學太過於豐富複雜,太注重其學術性及其完整性。舊約神學便成為學者 的專利,而失去其在教會生活中的規範性和實際性。因此,為了讓信徒能喜歡閱讀舊約,並使他們能容易了解舊約的宗教思想,我們必須提出較簡易的,重要的,和 生活性的神學思想架構。這種架構也許不完全,有其缺點,但希望其能使信徒較易了解舊約信仰思想而喜歡閱讀它。

  舊約聖經是上帝的子民以色列在不同的時代、歷史中體驗上帝的權能拯救和應許所做的見證文集。這些文集被宗教團體承認為該宗教的經典,而成為信 仰、儀式的根據和信徒的生活規範。聖經寫作的目的不是為要保存歷史和傳統,而是為了見證上帝的權能和其恩典的應許。因此,聖經寫作的目的是拯救性的。以色 列人的見證是上帝的權能解決了他們的苦難;而上帝的應許可滿足他們的生活,更是他們生命的目標和力量的泉源。這個神學架構可讓我們容易了解舊約聖經的宗教 思想。

  「拯救」原是表示上帝的權能和應許,可使人的生命力強大,生命活動的空間和時間增廣,增大。再由此引伸而表示上帝的權能解決人類的苦難危機,上 帝的恩典應許不滿足人類的生活,使人類的生命更新、自由、平安且富含意義和價值。從以色列人的歷史經驗可知,在契約以前,希伯來人因為苦難危機而尋求上帝 的拯救;而上帝則以其應許來吸引人。

希伯來人在出埃及經驗後,他們認識上帝的權能和應許而使他們樂意和祂建立契約的關係。立 約的事實讓希伯來人成 為上帝的子民-以色列。契約以後,他們見證著上帝的權能可解決他們的苦難和危機;上帝的應許可滿足他們的生活,成為他們生命的希望和目標。由於契約的關係 使上帝以信實、慈愛和公義來眷顧祂的子民;而以色列也應表現由契約關係所得的信仰生命。

我們可從五經的傳統,契約的關係,和先知的信息來探究此思想架構的實際功能。

舊約神學的思想架構(二):五經的傳統

   五經是舊約聖經最重要的部分,它陳明了希伯來人如何蒙上帝的拯救揀選和立約的事實;它也提供了以色列宗教的實質內容和民族的特質和生命態度。由於五經包 含許多律法條例,使它常被稱為律法書。然而五經的律法條例出只佔極少的編幅;大部份是敘述文體的傳統故事。因為五經最重要的內容是在述說以色列民族和宗教 的起源和特質,更見證了上帝的權能拯救和恩典的應許,進而展現上帝和以色列建立契約的事實。因此,五經是拯救故事和律法的綜合文集。

    拯 救的傳統故事讓希伯來人從其而得特殊選民的身份和生命特質,而律法則表明這身份應有的生活態度和特質。所以拯救的故事是首要的,而律法是次要的。要了解舊 約的宗教思想應該認識五經,而認識五經應該認識其重要的拯救傳統。我們從將這些拯救的傳統來看以色列人如何見證他們所認識的上帝。

1.耶和華上帝是權能的救主:
  
    希 伯來人在埃及受苦,被埃及人壓迫、凌辱,更有被殘殺滅族的威脅。他們深受肉體和精神的迫害和虐待,他們的哀聲達天、愁苦不已。在這種苦難境遇中,希伯來人 曾諸般嘗試以解決悲慘的困境,總是徒勞無功。經文未曾記載他們在苦難中曾向耶和華上帝求援。摩西在和烈山的異象中遇見上帝,領受啟示和使命而返回埃及。藉 著上帝所展現的權能作為而帶領希伯來人出埃及。希伯來人體驗了上帝的權能拯救而認識耶和華上帝是權能的拯救主。苦難讓人尋求拯救,而以色列人在出埃及事件 上,見證了上帝是拯救的源頭。雖然許多學者認為希伯來人早已經認識耶和華上帝,因祂曾是希伯來的祖先的上帝。但我們認為希伯來人在經 驗了出埃及的拯救以後他們才真正地認識了上帝,進而跟祂建立了契約的關係。在這個傳統的經驗裏,以色列人見證了上帝的權能解決了他們的苦難,耶和華是拯救的源頭。上帝的拯救讓他們得到自由,生命和希望。

2.耶和華是應許的上帝:
   在火燒荊蕀的異象中,耶和華對摩西說祂是希伯來人祖先的上帝;可是祖先的上帝並不一定是後代子孫的神。在埃及的希伯來人並不真正的認識祂,因此,我們沒 有看到希伯來人在埃及的困境中曾向耶和華求助。在族長的傳統故事中耶和華以恩典的應許來吸引希伯來人的祖先。祂對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顯示其 恩典的應許。在遊牧民族遷徙過程中,族長們體驗了耶和華的眷顧和應許。耶和華對族長的應許包括子孫,土地,權力和名望,以及其神聖的同在。這些應許在族長 傳統中不斷地重述。以色列人見證了上帝是應許的神,其應許能充實他們的生活,也是他們生命中的理想和希望。

   在立約以前,耶和華乃是希伯來人部落的保護神,他們之間並沒有契約和律法的關係。上帝以應許恩典來吸引人接受祂。在族長的傳統故事中我們看到上帝如何恩 待族長,引導眷顧他們並給予其恩典的應許。以色列的宗教家常呼求以色列人必須順服上帝,因順服的生活表現可實現上帝的應許和祝福。律法和啟示均可幫助他們 能有順服的生命而得更豐盛的祝福。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以後,他們體驗了上帝所賜予的恩典,尤其是大衛和所羅門的時代,以色列充分實現了上帝對其祖先的應 許。後來耶和華更與大衛建立契約,不但確實地實現族長的應許,也使上帝的應許加添了新的含義。上帝應許大衛王朝永遠存在,祂的慈愛永遠眷顧 大衛的後裔。以色列不但體驗了上帝是拯救主,祂更是應許的神。

3.耶和華是好牧者:
   以色列的信仰見證皆有其團體生命的體驗。出埃及以後,希伯來人體驗了耶和華的同在同行。祂為他們分開紅海的水;以雲柱與火柱來引導保護;以嗎拿,鳥肉, 和甘泉來餵養他們;更以強而有力的臂膀來幫助他們戰勝敵人。曠野的經驗表明了耶和華如牧者般的引導,餵養,和眷顧,讓他們體驗了上帝的權能和應 許。有如此生命的體驗,詩人才能告白「耶和華是我的牧者」。耶和華是好牧者的信仰告白最確切的歷史體驗,乃是以色列人在曠野中所得到的體驗。曠野雖是枯橾,缺乏,和悲苦的地方,但在曠野中,希伯來人甘願和耶和華立約而成為祂的子民。而且,在立約以後,以色列人也是如此繼續體驗耶華如好牧者般來引導,餵養,和眷顧其子民。

4.耶和華是宇宙的創造主:
  原始傳統(1-11)談及人類的起源和犯罪苦難的現象,以及世界文明的進展,進而將之與以色列文明銜接起來。五經的編者將這些故事編排於 五經的前面,使之成為五經的導言。如此,許 多人誤以為其記述的皆是歷史的真實記載。事實上,這部分不應視之為太古原始歷史,因其不具有歷史的真實性,而是作者以其信仰和文學巧思,利用古老之閃族文 化資料而寫成的宗教教誨的故事。以色列的信仰並非始於創造,而是從其團體生命的被拯救經驗而宣告耶和華上帝是宇 宙創造的主宰。大部分學者同意這部分經文有兩股資料即耶典(J)和祭司(P)典資料,而祭司作者也是五經的編輯者。

   祭司作者面對的是以色列人在巴比倫受擄的絕望問題,他宣告上帝是世界人類的創造主,因此,祂是有權能的拯救主,是以色列拯救的源頭。而耶典作者面對聯合 帝國時世俗化的問題。人類的文明越進步人便越背叛,疏離上帝。他宣告人類和樂平安的境界不是由於人類自身的努力可得,樂園的生活應由順服上帝的律法來實現 的祝福。人類犯罪、墮落、不義所招致的審判,唯靠上帝的拯救才可解決。原始傳統的主題是拯救的問題,編者提出人類為何需要拯救,拯救的源頭為何,和如何才 能得到並維持拯救的生命境界?他宣告上帝的權能可解決人類的苦難,而上帝的應許和祝福可實現人類所期盼的樂園生活。

   綜上所述,我們從五經的傳統看到以色列人如何體驗上帝的權能拯救,認識祂的權能和應許,而決定和祂建立契約的關係。他們認識祂是他們的救主,也是應許、 福氣和希望的源頭。祂的權能曾解決他們的苦難;祂的應許成為他們的理想生活的目標。上帝不但是偉大的創造主,更是和他們極為親近的好牧者。他們這種對上帝 的認識,雖不完整且缺乏系統性,可是由於這些重要的認識,已足以讓他們決定和上帝建立契約。在往後的歷史過程中,以色列可繼續認識耶和華而維持更親密的關 係。

舊約神學的思想架構(三):契約的關係

   西乃的契約讓希伯來人成為上帝的子民,耶和華成為以色列人的主上帝。雖然希伯來人體驗了上帝的拯救和豐盛的應許,也體驗了上帝的引導眷顧;可是若沒有西 乃的契約,權能和應許的耶和華上帝和希伯來人便沒有任何關係了。在立約以前上帝以應許吸引族長們來依靠祂,耶和華只是族長的保護神而已, 即沒有契約的關係,也無律法的需求。在埃及受苦的希伯來人似乎不認識上帝;在苦難中他們不知向祖宗的上帝求助。後來摩西藉著上帝的權能作為帶領希伯人出埃 及,又在曠野漂蕩了一些日子以後,在西乃山,希伯來人便和上帝建立契約的關係。契約讓希伯來人有了新的身份認同,也讓祖宗的上帝成為以色列民族的神。從這 種契約的關係我們來看以色列人如何見證耶和華的權能和應許。

1.上帝如何眷顧引導其子民:
  由於契約的關係,以色列人見證著上帝的信實、慈愛,和公義,祂如好牧者引導其子民行走於公義的道路而得福氣和安息。祂對以色列人的引導方式大致如下:

  a.祂以其神靈來引導其所揀選的僕人。摩西,士師,和先知皆有體驗上帝的靈的感動使他們能完成事工,宣告上帝的啟示。
  b.祂藉著所揀選的僕人來領導其子民。上帝揀選其僕人如牧者般來引導祂的子民。在士師的時代,在苦難中,他們呼求耶和華,祂便揀選士師來拯救 他們脫離敵人的壓迫。在百姓迷失偏離正道的危機時,祂差遣先知,來呼求他們歸回。以色列人見證著上帝如何引導其子民繼續體驗上帝的權能和應許。
  c.祂以律法和啟示來引導他們。律法雖有警告,阻止,和懲罰的功用,但律法可幫助他們有順服的生活而得應許的福氣。在危機中,先知的啟示可幫助他們解決苦難,歸回正路實現應許。
  d.祂以應許和希望來誘導他們。當希伯來人出埃及後上帝應許迦南美地,使他們可得建立家園。在苦難危機時,應許和希望的信息讓他們有生的力量 和勇氣;在平順的日子,應許和希望的信息成為他們追求的生活目標。以色列人在其歷史過程中,繼續領悟了對上帝的認識,使他們能維持美好的信仰生命;他們也 領悟了耶和華如好牧者般來引導他們邁向未來。

2.以色列如何表現信仰的生命:
  契約使以色列有上帝子民的身份,有此契約的身份才能有所謂的信仰的生命。以色列理想的生命是順服的生命;以色列如能夠順服才實現上帝所賜予的 應許,更能完成所托付的使命。以色列宗教家期盼其百姓能紀念上帝的拯救和立約,仰望祂的扶持及應許,而有敬畏順服的生命。因此,以色列人常以三種方式來表 現其信仰生命:

  a.紀念:申命記的作者非常強調紀念和選擇。以色列不可忘記上帝的權能作為,應紀念上帝恩典的應許。他們不可忘記他們和上帝的契約,更 不可忘記他們的身份和使命。紀念可讓他們保有歷史傳統;紀念可讓他們有感恩和奉獻的心志和行動;紀念可讓他們有明確的抉擇和順服的生命。
  b.順服:契約的建立表示身份的確定和權利的確保。耶和華為要引導祂的子民,讓他們有一個配合選民身份的生命態度,祂藉著摩西頒佈十誡來幫助 他們。律法使以色列能和上帝維持和諧的契約關係,也能給予以色列有明確的生命取向和目標,上帝豐盛的應許能藉著順服的生命來實現之。
  c.見證的使命:以色列應成為萬國萬民被祝福的橋樑。世人將因以色列人對上帝的認識而能親近祂。認識祂的權能可成為苦難危機中的拯救;認識祂 所賜予的應許成為人類生活的目標和希望。以色列應有生命的成就和諸般的影響力,斷不可因其敗壞的行為讓上帝的聖名蒙羞。以色列美好的信仰生命可讓他們得到 祝福,世人得到服務,上帝的名字得到榮耀。

舊約神學的思想架構(四):先知的信息

   每逢以色列的宗教或政治面臨危機時,便出現上帝所揀選的先知人物,他們憑其信仰、智慧和勇氣以行動和語言表達上帝的啟示以解決困難和危機。我們將從先知 的信息來看他們如何見證上帝的權能和應許。每個先知皆有不同的背景和不同的問題,但為了有整體性的理解,我們將其信息分為審判和希望的信息。

  1.審判的信息:

    每逢以色列政治和宗教面臨危機時先知便指出社會的症狀以及百姓的罪引,然後宣告上帝的審判和災禍的必然性。但綜觀這些 審判的信息實是上帝應許的剝奪。當百姓因災禍而生活於絕望的困境時,耶和華成為他們求助的對象。上帝是信實和公義的神,這些審判的信息實含有拯救和憐憫的 意義,耶和華寧願百姓的歸回重生,也不願看到其子民因犯罪而死亡。

  2.希望的信息:

    當百姓生活於絕望苦難時,先知便向其同胞宣告上帝的權能拯救和應許。這種希望的信息是根據以色列二個最重要的傳統:

 (a)行動性的拯救是根據出埃及一西乃的傳統來宣揚上帝的權能拯救;

 (b)描述性的拯救則是根據大衛-錫安的傳統來宣講上帝的應許。

    這些信息不論是行動 性或是描述性的拯救將可安慰,激勵絕望的子民,使他們能存有希望和力量來等候上帝的拯救。先知常常強調上帝的權能偉大和其恩典的應許。

    我 們知道希伯來人因苦難而認識上帝是權能的拯救主,又因其恩典的應許,能讓他們期盼豐盛平安的生活,因此,希伯來人便決定和耶和華建立契約的關係。契約的建 立讓希伯來人成為以色列人,上帝的子民。他們必須紀念上帝的拯救,而對上帝有忠貞的順服生命而得上帝的祝福。上帝是以色列人的主上帝;在以色列歷史過程 中,祂如好牧者一般以信實、慈愛,和公義來帶領其子民讓他們能有蒙福的生命。以色列人見證著,在苦難困境中,耶和華的權能解決了他們的苦難,而其豐盛的應 許是他們生活的目標和希望。基督徒的見證也是如此。

2015年9月17日 星期四

啟示文學簡介

    啟示文學是介於西元前七百年到西元後兩百年之間的一種特定文學類型與 宗教特色,此種文學類型乃是高度象徵語法,非常藝術的文學格式,而且是極端怪異和充滿異象的。此時期的宗教特色顯示當時的心思意念是專注於末世和審判,所要啟示的是一切事物的途徑、因緣和最終結果。

   
聖經中有兩卷書是屬於啟示性的:舊約的但以理書和新約的啟示錄;此外舊約撒迦利亞的預言絕大部分是啟示性的,還有以西結書三十七到三十九章、以賽亞書第六章、廿四至廿七章、以及約珥書。新約包含有啟示性的 題材有馬可福音十三章(號稱「小啟示錄」及其平行經文)、哥林多前書十五章、帖撒羅尼迦後書第二章、彼得後書第三章及猶大書。

    當 我們的興趣只及於舊約和新約時,至少以下的次經和偽經內容也是我們必須加以考慮的:以諾一、二、三書、猶比理書、摩西升天記、以賽亞殉道與升天記、巴錄二 書、巴錄三書、以斯拉四書、所羅門詩篇、亞伯拉罕遺訓、亞伯拉罕啟示錄、十二族長遺訓、摩西啟示錄、黑馬牧人書、西卜林神喻記、以及若干的昆蘭古卷。這些 正典以外的著作提供我們透視有關西元前七世紀和西元後第二世紀期間此類材料的使用和流行,它是此一時期最受歡迎也最受喜愛的文學形式。

啟示文學導論


【何謂啟示文學】

原文‘apocalypsis’,意即「揭露、顯示」(revelation)

三種不同範圍:

1.「啟示文體」‘apocalypse’──一種特的文學體裁。

2.「啟示末世論」‘Apocalyptic eschatology’──一種獨特的宗教觀點,關於上帝在未來的作為。

3.「啟示觀」‘Apocalypticism’──一種世界觀或宗教運動(從啟示文體中產生)。

        「啟示文體」“apocalypse”的定義:「『啟示文體』是一種含有事架構的啟示式文學的體裁,由一位超世的存有向一位人間的受體,傳遞啟示的信息,揭示超越的實在,它既是時間性的,就它包含末世的救贖而論;也是地域性的,就它包含一個現世以外的超世而論。」

這定義包含三項元素:

1.作者宣稱認自己領受神聖的啟示。

2.匿名作品──領受啟示的人通常是古時的偉人。

3.啟示的內容包括水平(或時間)與垂直(或空間)兩個向度。

分為兩大類別:

A)歷史式的啟示文體:

1.啟示的媒介:

  a.象徵性夢境異象(Symbolic Dream Vision):其格式包括標示背景、描述異象、要求解釋、天使的解釋、結論。

  b.顯現(Epiphany)

  c.天使的話語

  d.啟示中的對話

  e.經文解釋(Midrash)

2.啟示的內容:
  
a.事件發生後的先知預言(Ex Eventu Prophecy)

   (1)歷史的分期(Periodization of History)

   (2)王權的先知預言(Regnal Prophecy)

  b.末世的預言(Eschatological Predictions):「危機-審判-拯救」的格式

   (1)末日的記號(徵兆)(signs)──危機

   (2)審判的描述

   (3)天庭形象的顯現

   (4)宇宙轉化的先知預言

B)超現世旅程的啟示文體

1.啟示的媒介

        a.見異象者的運送
         (1)升天
         (2)下降
       
b.啟示的記載
         (1)旅程的記載
         (2)升上多層天堂的記載

2.啟示的內容
       
a.被揭示事的清單
        b.死者安息之所的異象
        c.審判的情景
        d.寶座的異象
        e.惡行的清單

【啟示文學的目的】

一種危機文學,對受壓迫者給予盼望

【啟示文學的功用】

給予忠心信徒盼望與安慰
作為一種對社會反抗的形式──抗爭文學

【啟示文學的流傳】

3rd B.C.E.—2nd C.E.

舊約:
但以理書7-12──顯示世界歷史進程,給予忠心信徒盼望
含有啟示信息的經文:結38-48;亞1-14;賽24-27;珥1-3等。
正典以外的猶太作品:14種(另表)

新約:
啟示錄(Revelation)──宣認是先知(1:3;22:19)及書信(1:4-9;22:21);並非匿名作品。

啟示的信息充滿新約作品中:
耶穌復活(啟示事件)、人子的稱謂(啟示的詞語)、上帝的國度(啟示的觀念)、
還有末世審判、復活、未來的獎賞與刑罰、邪惡勢力的敗壞、正與邪之爭戰、天使與魔鬼等。

許多段經文都深受啟示思想影響:

-馬可福音13(路21;太24-25)-“小啟示錄”
-兩段保羅書信:帖前4:13-5:11(林前15)
                                帖後2:1-12
-彼後3:1-13
非正典的基督徒啟示文學:23種(另表)

【啟示文學的起源】

先知、智慧、迦南、波斯、巴比倫、埃及、希臘、羅馬

【啟示文學的重要性】

兩種錯誤:1.漠視;2.妄用

必須清楚啟示文學的歷史及社會背景,並它的文體的特性及目的,才能正確地解釋及應用啟示文學在現今的世代中。

但以理書的性質

  但以理書在希伯來經典裡屬於第三部份的聖卷,而在基督教的聖經中它卻被列在先知書裡。列在聖卷可能是因為它屬於晚期著作,當時第二部份的先知書已經定稿。

  關於但以理書的性質,基本上有兩種不同的看法:

 1.它是先知書:

傳統以來認為但以理書是公元前第六世紀,活在巴比倫時期的先知但以理所寫,寫他親身的經歷和他所見到的異象,以安慰被擄時期的百姓。書中的異象是關乎將來帝國的更迭,顯明上帝掌管一切。這種看法可能是受猶太史家約瑟夫以及耶穌所說之話(24:15)的影響,希臘文七十士譯本將但以理書列在先知書中,基督教會一直沿用至近代。這是把但以理書的成書日期放在較早的時期。

 2.它是典型的啟示文學:

愈來愈多的舊約學者認為但以理書是公元前 167 年左右馬加比時代,猶太人為反抗西流古王朝之君安提阿哥依皮法尼(Antiochus Epiphanes 175-164 B.C.)的迫害,託古人但以理之名寫成的著作。啟示文學的特徵如下:

 a.它常出現在政治嚴酷地迫害宗教的大危機中。

 b.它常託古人之名字發表。

 c.它含有神祕主義的色彩,喜歡用數字來表達信息。

 d.它用流傳的故事、異象異夢來影射當代情勢。

 e.它體認到惡劣環境已無改進之可能,相信上帝會直接干預,而宣揚上帝的拯救與應許。

  持此見解的理由是但以理書所描述的巴比倫時期歷史並不準確,倒是對希臘帝國至西流古王朝的描述十分詳盡、資料正確;而且其體裁、用語與思想都比較接近被擄回國後晚期的情況。這是把但以理書的成書放在較晚的時期。

  首先懷疑但以理書為但以理所著的是公元第三世紀的普腓里(Porphry, 233-303 A.D.),他著專論指出但以理書的細節與歷史記載有許多不盡相合之處。到第十九世紀,威爾浩生(J.Wellhausen)就提出但以理書屬於公元前第二世紀作品的看法。但是堅持但以理本人寫但以理書的人,針對這些質疑提出辯解。

張 永信在比較兩種看法所根據的各種理由之後認為,支持但以理在公元前第六世紀寫但以理書的理由並不遜於支持其為後期著作的理由。雖然有愈來愈多的舊約學者認 為但以理書是晚期的著作,但也有一些人不敢放棄傳統的看法,怕對聖經的權威造成一些傷害。很有可能是晚期的作者引用早先流傳下來的資料編寫成但以理書。

  要針對上面這個爭論下一個最後的結論,恐怕還言之過早。不過,即使但以理書不像書上所言,是但以理本人得到默示預言將來的事,只要認清寫作的體裁與用意,仍然不會影響它作為上帝話語的地位。而故事中的但以理仍然可以作為我們學習的榜樣。

但以理書的歷史背景

  由於但以理的成書有早晚期兩種看法,這裡介紹的歷史背景亦分早期故事中的但以理和晚期公元前第二世紀兩個時期。

 () 故事中的但以理

  根據但以理書的記載,但以理是在猶大王約雅敬第三年被擄去巴比倫的猶大青年( 1:1)。他在被擄之地歷經巴比倫諸王,一直到波斯帝國興起,波斯王塞魯士元年時但以理還在(1:21)。塞魯士在位第三年,但以理還得到上帝的默示( 10:1)

  猶大末年,列強的勢力相互消長。猶大在約西亞王被埃及王法老所殺之後就受制於埃及。繼任的約哈斯王被擄至埃及,法老立約西亞的另一個兒子約雅敬為王,約雅敬當然處處得聽埃及的。不過,約雅敬第四年,也就是尼布甲尼撒王登基作巴比倫王的那一年( 25:1),埃及在迦基米施之役敗於巴比倫(看耶 46:2),此後,約雅敬王只好服事巴比倫。列王紀下 24:1 記 載約雅敬王服事尼布甲尼撒王三年之後就背叛他。約雅敬王不聽上帝藉先知耶利米所說的話,既不敬畏上帝,也不願臣服於巴比倫王,以致引來巴比倫的大軍。約雅 敬王在混亂中駕崩,繼任的約雅斤王和許多王室貴冑被擄。祭司以西結就在這次被擄的人中。約西亞王的另一個兒子西底家被立為王,先知耶利米一再勸王要投降巴 比倫,王不聽,十一年後猶大覆亡,猶大人再次被擄。

  這樣看來,但以理是最早被擄去巴比倫的,在尼布甲尼撒王尚未登基時就被擄了。當時,尼布甲尼撒被父 王派去遠征埃及,大獲全勝,班師回程時路過猶大,圍困耶路撒冷,擄去一些人。但以理就在這些被擄的人當中。他在被擄之地受到許多的試煉和艱難,卻逐漸被高昇。從尼布甲尼撒王到拿波尼杜以及共同攝政的伯沙撒王,再到波斯王朝,但以理都身居高位。

  但以理書 5:30-6:28 所記載的瑪代人大流士,並非以斯拉記第六章准猶大人建殿的波斯王大流士。後者的年代較晚。但以理書 9:1 提到瑪代族的大流士被立為迦勒底國的王,5:30 說他殺了伯沙撒,取了迦勒底國。極有可能他是波斯王塞魯士派在巴比倫的省長古巴魯,而大流士只是王的尊稱。但以理在他的手下作總督之上的總長,卻招來嫉妒而被陷害;幸蒙上帝保守,但以理不但絲毫未受損傷,還更受王的器重。他在外邦之地的亨通,使上帝的名大受尊崇。

  在但以理的一生當中,他經歷了許多帝國的更迭。從亞述帝國和埃及勢力的削弱,到巴比倫帝國的興起, 接著是波斯帝國。但以理在尼布甲尼撒王以及他自己的異象中蒙上帝指示,還有希臘和羅馬要興起,然後上帝永遠的國度就要來臨。但以理深刻體會到這一切都在上 帝手中:「至高者在人的國中掌權,要將國賜與誰就賜與誰,或立極卑微的人執掌國權。」(4:17)

歷史的進展在上帝手中,古時如此,現在亦然。你有這樣的看見和體會嗎?面對台灣和中國現階段的狀況以及將來的前途,你相信它也在上帝的手中嗎?

 () 公元前第二世紀

  猶大被擄被滅之後,新興的波斯帝國一反過去巴比倫的政策,善待被擄的人,允許他們返國,又協助他們重建聖殿。不過在公元前 331 年,波斯王大流士三世卻被發兵東征的亞歷山大帝所敗,希臘取代波斯稱霸世界。亞歷山大極力在帝國所屬各地推行希臘化政策,但是他不幸在公元前 323 年猝死,希臘帝國旋即分裂為四:多利買統治埃及和敘利亞南部,安提阿哥統治小亞細亞、敘利亞北部、波斯帝國東部,迦散達統治希臘本土,利絲馬哥統治特瑞斯和比西尼亞。

  猶大所在的巴勒斯坦本來歸南方的多利買王朝所管,但是在公元前 198 年,北方西流古王朝的安提阿哥三世擴張版圖,擊敗多利買王朝的軍隊,將巴勒斯坦收歸西流古王朝的屬地。當時的猶太人歡迎西流古王朝接管,而安提阿哥三世亦 善待猶太人。事實上,猶太人在內政方面享有相當的自主權,由祭司當政,他們只要向王朝納稅並效忠即可。但是接下來的西流古四世和安提阿哥依皮法尼由於疲於 應付新興的羅馬,不得不加重稅金。安提阿哥依皮法尼更是壓榨猶太人,他一方面撤換大祭司,一方面強力推行希臘化,又強迫猶太人參加偶像崇拜,甚至把希臘神像和祭壇立於聖殿之內。猶太人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終於在公元前 167 年爆發馬加比革命,建立了一個短暫的自己的王國。

  有人認為但以理書的寫成,就是在安提阿哥依皮法尼迫害猶太人的時候。書中用象徵的筆法來描寫這些國家的更迭,重點在安慰受逼迫的猶太人,上帝永遠的國度必然臨到。

但以理書的分段與主旨

  但以理書總共十二章,可以分為前後兩大段:前六章用第三人稱記載有關但以理和他朋友的六個故事,後六章則是但以理用第一人稱來描寫他所看到的四個異象。再細分如下:

 A.故事(一至六章)
  1.宮庭中的猶太俘虜:第一章
  2.但以理和尼布甲尼撒王的夢:第二章
  3.三個朋友從火爐中蒙上帝拯救:第三章
  4.尼布甲尼撒王的降卑:第四章
  5.審判臨到伯沙撒王:第五章
  6.但以理從獅子穴中蒙上帝拯救:第六章
 
B.異象(七至十二章)
  1.四個巨獸與人子:第七章
  2.波斯與希臘:第八章
  3.但以理的禱告與七十個七:第九章
  4.末後的預言:
   (1) 魔君與大君:第十章
   (2) 南王與北王:第十一章
   (3) 末了的預言:第十二章

  值得注意的是,但以理書用兩種語言寫成,亦即希伯來文和亞蘭文。亞蘭文的部份(2:4b-7:28)它的信息比較偏重於外邦,顯明出帝國的更迭、性質和命運。希伯來文的部份(1:1-2:4a8:1-12:13)比較注重以色列在國際情勢演變中的特殊角色。可能是作者引用古老的亞蘭文故事,用希伯來文編輯成書。

  但以理書最主要的信息是上帝的國度永遠長存,這在尼布甲尼撒王的夢中顯明無遺,當列王在位時,上帝要另立一國,這國永不敗壞,必存到永遠( 2:34-3544-45)。尼布甲尼撒王從本身的經歷就曾得到這樣的結論:「他的國是永遠的;他的權柄存到萬代。」( 4:334)

瑪代波斯的大流士王從「但以理被上帝從獅子口中救出來」這件事上也體會出,上帝是「永遠長存的活上帝,他的國永不敗壞;他的權柄永存無極!」( 6:25-27)

這樣的信息從不同人的經驗,在但以理書中一再地出現,可以說是但以理書最重要的信息。

  上帝的權柄與國度既然永存,現世中上帝卻把掌理的權柄交付一些人,他們有時高傲,與上帝敵對。這樣上帝的百姓活在現世中,還有什麼盼望呢?上帝讓但以理看到當人子來臨時,上帝的國度將全然實現。這件事的成就有一定的時候(7:9-142227),上帝的百姓不必憂愁。

但以理和三個朋友的榜樣

  但以理名字的意思是「上帝是我的審判官」。他從年輕時被擄,一直到年老都身居異地,在外邦人中作了上帝極佳的見證人。從但以理的故事中,我們可以學習到怎樣的榜樣呢?他有那些特性是我們可以學習的呢?

 1.但以理立志不以王膳玷污自己:

但 以理被擄到巴比倫,首先碰到的民生問題就令他不得不面對、處理。他和他的朋友發現,外邦人和猶太人在吃的習慣上截然不同;猶太人只吃蔬菜和某些潔淨的動 物,外邦人什麼都吃。面對這樣的衝擊,但以理如何因應呢?但以理立志不以王的膳和王所飲的酒玷污自己,他的朋友也跟他站在同一立場 ( 1:8)。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以理有說「不」的勇氣,是我們處在異教色彩極濃厚的社會裡,所必須學習的;尤其是年輕人,在追求自我認同,常有同儕壓力 的情況下,更需要學會如何說「不」。在你的生活圈中,有那些是朋友習以為常,而你卻對它說「不」的事物?你如何能夠有這種與眾不同的勇氣呢?

 2.但以理的智慧:

當但以理立志不以王膳玷污自己的時候,他並不是以一種自命清高的姿態出現,或與旁邊的人製造對立與衝突。他首先懇求太監長的允許,並且嘗試瞭解太監長的難處,然後建議試行十天,能夠讓太監長對上 級有所交代,同時又不玷污自己,最後終於得到一個皆大歡喜的結果。可見但以理不但有堅持不妥協的勇氣,還有與人溝通、尋求解決問題的智慧。

  但以理在巴比倫宮中,蒙上帝的祝福,在各樣的文字學問上都有聰明知識( 1:14)。不但如此,上帝還賞賜給他有解夢的恩賜,使他的聲名遠播。

  我們不一定能夠像但以理一樣有那麼大的聰明智慧,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工作上、服事上,如果需要智慧來處理各樣的事務,我們可以向上帝祈求,祂會賞賜(看雅 1:5)

 3.但以理的禱告:

但以理不但在遇到危險、困難時禱告( 2:17-24),他平常就一日三次在上帝面前祈求( 6:10),遇有和國家民族的前途攸關的關鍵時刻,他也特別向上帝認罪祈求( 9:1-19)。但以理的禱告蒙上帝垂聽。他的敬虔是我們極佳的榜樣。你有禱告蒙上帝垂聽的經驗嗎?你有固定的禱告時刻嗎?要不要從現在就開始,學習在禱告中認識上帝?

 4.即或不然:

但以理的三個朋友,由於不肯拜尼布甲尼撒王所 造的金像,而被丟到火爐中,卻奇妙地蒙上帝拯救。其實,當他們面對尼布甲尼撒的挑戰時,並不知道如何回答才好,也不確定上帝是否一定會拯救他們。尼布甲尼撒王說,「有何神能救你們脫離我手呢?」他們說,「這件事我們不必回答你」( 3:15)。接著,他們發出一個極重要的信仰告白,上帝有能力,能夠救他們脫離尼布甲尼撒王的手。但他們並不確定這是否為上帝的旨意,因此,他們說,「即或不然,王啊,你當知道我們決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 3: 18)

這種「即或不然」的態度,是信仰上帝、順服上帝最高超的表現。信靠上帝的人不一定凡事亨通,即使沒有得到祝福、沒有在危難時得到拯救,你還願不願意信靠祂呢?為什麼?

有關異象的解釋


  異象在希伯來原文中有兩個字,一個是 hazon,表示一個人在入神狀態見到奇特現象,在以賽亞書 1:1 翻譯作「默示」,以西結書 12:27 翻譯作「異象」;另一個是 mara,指上帝向人的啟示,在民數記 12:6 翻譯作「異象」,撒母耳記上 3:15 翻譯作「默示」。不論用那一個字,異象可能就有這兩方面的特性,一方面強調經歷者的入神狀態、對上帝有特別的認識;另一方面,它所獲得的知識具有啟示的性質,表示上帝願意隨時將祂自己啟示給世人。

  當異象臨到一個人時,他有可能在夢中,也有可能是在清醒的時刻;可能在白天,也可能在晚上。舊約裡見過異象的先知,有留下著作的或是沒有留下著作的都有,其中最特出的是以西結和但以理。

  異象有時指即將發生的事,有時指向很遠的將來。它的解釋,通常有許多種。閱讀聖經註釋書或啟導本時,如果只看到一種解釋,不必以為那樣的解釋是絕對正確的。多讀幾本,就會發現它們講的都各有一套,都有它的道理。這些解釋可以當做參考,但不是絕對的真理,只能當做參考。

  但以理書中有許多的異象,自古以來有許多的解釋。很多人喜歡把書中的預言指為當代歷史發生的某某事 件,這樣的說法已經在歷代中屢次被運用,究竟那個時代、那一個解釋才是正確,就不得而知了。雖然在但以理書的解釋上,有許多的問題,莫衷一是,但是但以理 所帶給我們的榜樣、但以理書所帶給我們的信息和價值,卻是不可磨滅的。

解讀聖經真正的意義


【聖經是歷史,卻不是現代歷史

上帝在聖經中啓示自己,但聖經常常被錯誤地解讀。最常犯的錯誤就是把聖經記載當作現代歷史去解釋;聖經是歷史的記載,但它不是古代的新聞報紙每天向你報告純歷史資料。聖經的歷史和各種文體的記載,包含著豐富神學和屬靈的訊息。

 現 代歷史著重客觀事實和事實的準確性,而現代的讀者也要求傳媒和各種報道捉供客觀和準確的資訊,以便作出理性的決定和選擇。你我作為現代讀者習慣了尚報章、 雜誌和電視報道中要求這 種現代的資訊標準,同時也不期然用現代歷史的角度去審閱聖經的記載。舉一個例子,現代讀者常常認為聖經的福音書中充滿互相矛盾的記載,但他們卻忽略四福音 的作者並不是CNN的新聞記者,而福音書也不是現代歷史;福音的作者乃是見証人的角色,透過福音書 的寫作,記載耶穌的言行,去見証耶穌就是上帝的兒子,因此他們對事件的細節和先後次序不是很關心。正如若要四個孫兒描述他們的祖父是怎樣的人,得來的描述 和事件的次序都未必一致,卻實在在形容同一個人,那些描述上的差異,並不一定是錯誤不可信。同樣,把聖經記載的差異視為聖經的錯誤是不當的。
 
【聖經不是自然科學教科書或百科全書

有基督徒常犯的錯誤就是把現代對驗証真理的方法放在解讀聖經上,嚐試用科學去証明聖經是上帝的話語。現代試驗真理的方法是過科學和理性,在這種思維模式之下,聖經若是真的,聖經必須有科學的真理在脗頭,若聖經不科學,聖經就是的、是神話,不值一看。因此很多基督教努力在聖經中找合乎科學的記載去證明它是真理,在這過程中,他們隨意引用或强加在經文上科學的解讀。例如有人引用《約伯記》 26: 7 “上帝將北極鋪在空中、將大地懸在虛空。,宣稱聖經早在科學家發現地球在太空中漂浮之前幾千年,就把這科學的事實記載下來,所以聖經實在是的云云; 但提倡這樣的解釋人,從不解釋一下這經文往後四節所說的天的柱子”(26:11) 可以在哪裡找到?這種錯誤的解讀,漠視聖經本身文體的性質,胡亂把聖經當作 21世紀科學教科書來閱讀。
這種現代的解讀思維,更帶著一種數學上的絕對性去解讀聖經的訊息:聖經既是上帝的話語,所以每個字都是的;既是的,就不會是的,所以聖經每 個地方都不可能是的,否則,聖經就不是上帝的話語。以這種絕對性去解讀聖經,帶來錯誤的解釋:例如,耶穌曾說芥菜種是地上的百種中最小的 (馬可福音 4:31),但植物學家告訴我們芥菜種並不是世上最小的種子;這個聖經與科學的矛盾,意味只有三個結論:

第一,植物學家是錯的(可能植物學是被魔鬼迷 誘和利用去否定上帝的話)因為聖經是不會的,

第二,聖經不是上帝的話,因為它了;

第三,耶穌不是上帝的兒子,因為祂了。

但這個表面上的矛盾其實是不存在的,因為耶穌不是在作一個絕對的科學陳述,祂只是用第一世紀巴勒斯坦的常識在祂的比喻裡,因此讀者以數學上的絕對性去解讀是錯誤的。

同樣的錯誤發生在解讀《創世記》第一至十一章上,有信徒認為聖經既是上帝的話,它就是真理”(科學上),因此當聖經說上帝用六天創造天地,那就是說世界在 6 24小時內被創造,因此宇宙的年紀就只有一萬年左右,與科學上的發現(150億年)背道而馳。有人因此就認為魔鬼利用科學去毁壞上帝話語的權威,又創造一套 所謂科學創造去護教。 這種反應是錯把聖經當作科學報告文件去讀,也忽視了《創世記》的這段文體特點和目的:《創世記》的作者告訴我們是誰創造天地,而 人在上帝的創造中有何等高的地位。《創世記》的文體充滿豐富和重要的神學和屬靈訊息,而不是一個創造的過程的科學記錄。《創世記》的文體可算是特別的原 始歷史,一種被神話文體包藏的遠古歷史。
 
【聖經是上帝拯救計劃的啓示

聖 經雖然不是一本自然科學教科書,但它並不就是虛構的神話和傳說。上帝沒有用些虛構故事告訴我們祂是誰,祂卻透過祂在以色列歷史中的作為,把自己啓示給我 們。雖然一些聖經的記載有遠古神話的特質,但眾多的歷史資料都印証著聖經記載的歷史性。聖經的歷史性顯明了上帝啟示的真實性,這個事實也成為基督徒信仰的 根據。

聖經記錄著創造主透過主耶穌基督的救贖尋找失喪的罪人,它關乎我們整全的人生:我是誰?應怎樣活?我與其他在世上共存的人的關係應如何?我與創造又拯救我的上帝的關係又如何?這是一部有關上帝對世人心意的揭示,是非常重要的真理和人生藍圖,它的內容和目的遠比一本合乎科學的教科書重要千萬倍。

明白了聖經真正的本質,我們就可避免在錯誤的前題上為聖經辯護,這錯誤的前題就是把上帝的道放在科學中量度、以科學作為量度真理唯一的標準。意識這個錯配,信徒也因此可以幫助慕道者從錯置的科學爭辯中,轉移到聖經中上帝救贖人靈魂的訊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