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
談舊約神學必須先談聖經神學,而聖經神學的與起可溯源自十六世紀的改教運動。路德的改教運動強調「惟獨聖經」,把聖經權威置於教會傳統之上。來到十七世
紀,改革宗教會逐漸重視教條教義,他們認為教義是基督教信仰的正確解釋,聖經則被用來支持教義。在這種看法之下,聖經變成附屬於教義。十八世紀有敬虔派和
理性主義的與起,他們都反對教條。但前者強調個人心靈的經驗,鼓勵研讀聖經,後者則主張以理性來批判傳統信仰。在這時期,「聖經神學」的意義對各派別均不
相同。
真正使聖經神學獨立為一門神學科目的是J.P. Gabler。他在一七八七年三月三十日擔任Altdorf大學神學教授之就職演講時,竭力主張聖經神學應有別於教義學,它是聖經作者對神聖事物的觀感。
真正使聖經神學獨立為一門神學科目的是J.P. Gabler。他在一七八七年三月三十日擔任Altdorf大學神學教授之就職演講時,竭力主張聖經神學應有別於教義學,它是聖經作者對神聖事物的觀感。
Gabler又區分「真正的聖經神學」與「純粹的聖經神學」。真正的聖經神學是描述性的,它按歷史年代有系統地陳述聖經裡各種不同時期、不同背景下的宗教概念。而純粹的聖經神學則從上面所述的宗教概念中抽取超越時空的永恆真理。這些超越時空之真理正是教義學的題材。
十 九世紀承襲十八世紀末對「歷史」研究的興趣,加上崇尚實證,強調社會價值,聖經研究變成歷史批判的天下。歷史主義是要用漫長歷史中交互作用的社會因素來解 釋人類所有的經驗,其目的不在尋找一般法則,而只在呈現每個時段和其他時段的關係。在這種潮流底下,聖經不再被視為啟示之記載,而只是一份宗教文獻而已。 聖經的權威於是大大降低,舊約更是首當其衝。
有 些學者根本就忽略舊約,有些將它視為瞭解新約的參考資料,有些則完全站在基督的立場,將舊約視為基督的預表而已。而那些真正認真研究舊約本身的人,又都鑽 研到以色列宗教史之研究,只探討在漫長歷史過程中,以色列人所產生的宗教概念有哪些,舊約神學呈現一片死寂。幸好還有學者仍然不斷努力尋求啟示和歷史的關 係,最著名的是Von Hofmann所提的救恩史。Von Hofmann認為舊約由許多事件所形成,而舊約神學則在探討這些件所顯示的救恩。如此,舊約有其一貫思想,由救恩史所貫穿。
綜合上述,雖然每個時代聖經研究皆有較突出的風格,但仍然有其他見解存在。歸納起來,這些見解可分為三大類:
1. 歷史性、描述性:
十 九世紀承襲十八世紀末對「歷史」研究的興趣,加上崇尚實證,強調社會價值,聖經研究變成歷史批判的天下。歷史主義是要用漫長歷史中交互作用的社會因素來解 釋人類所有的經驗,其目的不在尋找一般法則,而只在呈現每個時段和其他時段的關係。在這種潮流底下,聖經不再被視為啟示之記載,而只是一份宗教文獻而已。 聖經的權威於是大大降低,舊約更是首當其衝。
有 些學者根本就忽略舊約,有些將它視為瞭解新約的參考資料,有些則完全站在基督的立場,將舊約視為基督的預表而已。而那些真正認真研究舊約本身的人,又都鑽 研到以色列宗教史之研究,只探討在漫長歷史過程中,以色列人所產生的宗教概念有哪些,舊約神學呈現一片死寂。幸好還有學者仍然不斷努力尋求啟示和歷史的關 係,最著名的是Von Hofmann所提的救恩史。Von Hofmann認為舊約由許多事件所形成,而舊約神學則在探討這些件所顯示的救恩。如此,舊約有其一貫思想,由救恩史所貫穿。
綜合上述,雖然每個時代聖經研究皆有較突出的風格,但仍然有其他見解存在。歸納起來,這些見解可分為三大類:
1. 歷史性、描述性:
這一類的重點在於忠實地陳述各個宗教概念的歷史發展。其優點在於讓聖經自己說話,不把個人的思想讀進經文中。但缺點在於這樣讀舊約,它對現代人變得關聯性很少;它只是在某個時期,對某些人說的話而已。
2. 主題性、教導性:
2. 主題性、教導性:
這一類的看法傾向於把聖經視為上帝的啟示,聖經有一貫的思想,有權威,雖然它是在過去寫成的,對今天的人一樣有幫助。這些學者採用系統性、主題性地整理聖經的思想與真理,有時難免會把自己的意思加諸於聖經。
3. 折衷:
3. 折衷:
接觸到以上兩種思想又認識到其優點的人,大概都很難放棄任何一方。他們多半會試著整合兩者的優點。有的先分析舊約內所有的宗教概念,然後按照其歷史年代加以排列;有的則從歷史事件中去發現、整理舊約的主題。整合的工作雖然艱辛,卻十分值得。
廿世紀初期歷史批判的發展走到極端,舊約研究變成了以色列宗教史研究。學者們發現後來它和舊約神學還有一大段距離。兩次世界大戰又改變了思想界原本樂觀、自信的思潮,代之而起的是復古的想法,聖經再度被重視,舊約神學的研究也復甦。
廿世紀初期歷史批判的發展走到極端,舊約研究變成了以色列宗教史研究。學者們發現後來它和舊約神學還有一大段距離。兩次世界大戰又改變了思想界原本樂觀、自信的思潮,代之而起的是復古的想法,聖經再度被重視,舊約神學的研究也復甦。
W. Eichrodt在一九三三年發表他舊約神學的鉅著,採用橫切方法,在舊約裡找到「約」的概念來貫穿舊約。跟隨Eichrodt想法,認為舊約裡有單一主題的還有不少人,但他們所提出的概念不同,W. Kaiser用「應許」,Zimmerli用「我是耶和華」,Baab用「上帝觀念」,Terrie用「上帝之臨在」……等。
除了舊約主題之探討外,在舊約神學裡還有許多新的想法被提出來,像J. Barr用「故事」來代替「歷史」,B.S. Childs以「正典」來作為聖經神學之背景與題材;還有從前被忽視的「創造」「禮儀」「智慧」等概念也都被提出來討論。這都顯示出廿世紀舊約神學之研究呈現一片蓬勃的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