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4日 星期六

耶利米哀歌在神學上的要旨



1.受苦的意義:

    本書作者在國家遭難,內心苦痛中,回顧歷史往事。以色列有耶和華的聖約,不遵守的必遭災禍。可見苦難是為了罰惡,使民族降卑後再得復興的恩惠。苦難使人降卑,尋求上帝的救恩。苦難使民族潔淨,個人也因此蒙潔淨,得拯救。

2.公義的原則:

    《哀歌》的信息不住表達先知的神學信仰。

    以色列雖是上帝的選民,但是他們叛逆、犯罪,同樣必須受上帝的刑罰,因為上帝的公義是罰惡的。舊約先知有責任指責人民的罪,傳揚上帝的公義,所以被稱為"以色列的良心"。上帝甚至用外邦作為刑罰以色列的工具;審判必須從上帝的家起首,但最後的審判仍將臨到外邦人;尤其因為外邦人往往過分欺壓上帝的子民,上帝必須為子民伸冤。

3.罪惡的因素:

    以色列最大的罪,就是偏離上帝,去隨從別神。他們敗亡的原因正在此;以後的危險仍是這樣。《哀歌》必有《《耶利米書》》及《以西結書》為背景,但主要的影響來自《以賽亞書》後半部。例如四七章的形式、結構,及用字,具有《以賽亞書》所記受苦僕人的形像。所以在怒氣中存憐憫;另一方面也深體受苦能救助別人,將救贖的福音帶到外邦。

4.盼望的根據:

     作者在極度的憂苦中想起這些,心中就有指望。

    他說"我們不至消滅,是出於耶和華諸般的慈愛,是因衪的憐憫,不至斷絕"。在災難中,他們有陷在無望中自暴自棄的危險,或者自以為義,還認為上帝不公平。這兩種態度都不正常,也不健全。他們應謙卑認罪,憑信心仰望上帝,盼望就產生了。 盼望來自堅定的信心,相信上帝的信實,始終不渝:"你的信實"(中譯詞為"誠實" 23)極其廣大!"

5.敬拜的內容:

    "哀歌"不僅為以色列人在歷代紀念民族苦難的敬拜的儀式(例如第七個月的贖罪日)中誦讀,也成為歷代教會紀念國難的禮拜所用的經文。

    許多教會每年在基督受難週的最後幾天有禮拜,以"哀歌"作為誦讀與默想的經文。可見這書的經文已為我們敬拜的內容,思念上帝的公義與信實,仰望衪的憐憫與救恩。

2017年1月13日 星期五

為耶路撒冷的荒涼而作的哀歌



    耶利米哀歌是記述耶利米為耶路撒冷的憂傷,他曾盡力拯救這城。耶利米在憂傷中仍然不絕望,相信耶路撒冷將要復起(2131-32)。耶路撒冷果然照耶利米所相信的,重得興起,將其名給予那有永遠榮耀的被贖之國的京城(比較來十二22;啟廿一2)

本書是《耶利米書》的附件

     《耶利米書》末章,記述耶路撒冷被焚毀及被擄的開始,可以視為本書的緒言。在七十士譯本(TheSeptuagint)中,本書的開始有如下的序言:「以色列人被擄,耶路撒冷成為荒場之後,耶利米坐下哀哭,為耶路撒冷作了這哀歌。」

    七十士譯本所依照的希伯來文舊約抄本,必有這序言在內。

    在希伯來文舊約中,本書並不像我們的聖經是在《耶利米書》之後,而是被編入詩歌部份之中,此部份稱為「聖書卷」(Hagiographa),即是《雅歌》,《路得記》,《耶利米哀歌》,《傳道書》,《以斯帖記》五卷。這五卷都是各自單成一卷的,在各節期中單獨宣讀。

    直至今天,世界各處的猶大會堂,都在猶太曆四月初九日讀《耶利米哀歌》(耶五二6),紀念耶路撒冷被毀。

    「耶利米之穴」此穴在耶路撒冷北牆外面,猶太人相傳,耶利米曾在這粧哀哭,為他所竭力設法拯救的聖城作了哀歌。這洞穴正在各各他山下,主耶穌的十字架就在這山上豎立。受苦的先知耶利米所哭泣的地方,正是救主耶穌受死之處。

    本書是一首「字母詩」本書共含有五首詩,其中之四是字母詩----每節:的第一個字母是按希伯來文字母的次序排下來的。這是希伯來詩最常見的體裁藉以幫助記憶。本書一,二,四章,每章有廿二節,每一節用一個字母為首。第三章中,每三節用一字母為首,共六十六節.第五章共廿二節,但不是按字母次序而排的,所以不是字母詩。

    本書當時的用意本書一定是在耶路撒冷被焚至餘民逃往埃及之間的三個月內寫成的(耶卅九2,四一118,四三7)。在此三月中,猶大的政府設於米斯巴(耶四十8) 在耶路撒冷西北六哩。大概本書當時被抄為許多份,有的帶往埃及,有的帶往巴比倫,使被擄的人可以背誦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