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5日 星期六

聖經之體裁

 

    真正要仔細的研經的話,瞭解體裁便很重要。因為聖經裏有記敍、詩歌、啟示等體裁。若我們不瞭解它的體裁便往往會誤解聖經。舉例說,你要研究使徒保羅,如何下手?很自然的你會以為看保羅書信就可以,而忘記這些書信是保羅的信,並不是他的佈道講章,保羅寫給教會信徒,這些已聽過他講道及佈道的信徒。所以許多事他往往只提提,假定他們已知道便繼續說他要說的。這種現象在他書信中經常出現,所以我們若能瞭解這一點,我們就能從另一個層面來認識保羅。另一點我們若記得 保羅書信是書信體裁,我們就會知道寫信不一定會有一個固定的主題,它也可以有許多小主題,甚至也可以只是回答問題,如哥林多前書有些是保羅聽到的事,有些 是別人問他的事,有些是他想知道的事。因此在保羅書信中,我們發現保羅不象寫現代的論文。也就不會大驚小怪了。

    聖經中的詩,也有它獨特的體裁。例如,詩篇一三六篇便有相當獨特的結構。這篇詩每節分上下兩句,每節的第二句都是“因他的慈愛永遠長存”。這篇詩篇便是用這特別的體裁,重複又重複,用此方式把這篇的重點“他的慈愛永遠長存”敲進聽眾心裏。從這主題再來瞭解上半節,我們便可得到一些心得。在十七,十八兩節,詩人說:“稱謝那擊殺大君王的,因他的慈愛永遠長存。他殺戮有名的君王,因他的慈愛永遠長存”。驟眼看來,這兩節聖經是在談殺人的事。叫我們這些接受人文主義思想的人反胃,可是在整首詩篇裏著者要我們以“他的慈愛永遠長存”這個角度來看這個行動。摩西在申命記解釋這段歷史也是以“他的慈愛永遠長存”的角度來解釋。

    希伯來文學的另一個特別的體裁是對偶。整個對偶表達一個思想。例如,箴三一:6說:“可以把濃酒給將亡的人喝,把清酒給苦心的人喝”。這經節是鼓勵人喝酒麼?若我們注意第4,5節 “利慕伊勒啊,君王喝酒,君王喝酒不相宜;王子說,濃酒在那裏也不相宜。恐怕喝了就忘記律例,顛倒一切困苦人的是非”。我們會發現這段聖經是在描述酒可影 響人及人事,並不是在鼓勵人在愁苦時可借酒消愁。聖經承認酒可消愁。但並不是要人借酒消愁,也警告人、酒可讓人忘記耶和華的律法,酒可亂性。

    啟示文學體裁,是聖經體裁中最不容易瞭解的。啟示文學發展了希伯來人講話的特點,經常用誇張法。誇張法在文學裏也是一種體裁,往往可很清楚地把意思表達出 來。例如耶穌說“富人進天國比駱駝穿針眼還難”就是希伯來人誇張的說話法,可惜有些人就用理性去推,推到針眼是個門,駱駝可勉強穿過去……等,現代人實在深受理性之害,其實駱駝穿過針眼,就是誇張的用法,表明太不可能而已。

 

理論與經驗的配合

   一般而言,我們不應用自己的經驗來解釋聖經,而應該讓聖經來解釋我們的經驗。

    例如,有人禱告後會講方言,但是那講方言的靈卻又告訴他耶穌是被造的,他絕不可自己理論說,我是向上帝禱告,這禱告又靈驗,所以我所得的信息絕不會錯。因為聖經很清楚他說:“被上帝的靈感動的,沒有說耶穌是可咒詛的;若不是被聖經靈感動的,也沒有能說耶穌是主的。”(林前十二:3)

    在這種情形下,那人反應以聖經為根據,立刻警覺到這個靈有問題,重新回到主的面前省察自己的罪。換言之,我們不能說:我這樣,所以聖經必定是這樣。

    不過,反過來說,一個好的系統也必須能夠解釋上帝在世上的工作;不能解釋現實經歷的理論往往是錯誤的理論。

    聖經中彼得向哥尼流講道便是這麼一個例子(徒十一章):彼得向哥尼流傳道後,消息傳到耶路撤冷,一些猶太背景的信徒便提出抗議,因為在他們的系統中外邦人不能信主。

    但彼得卻告訴他們:他們信了耶穌,他們也接受了同樣的聖靈,他們又有同樣聖靈的果效,誰能說他們不可受洗呢?

    當理論不能解釋上帝自己的工作時,我們便應修正理論。

 

拉比

 image

傳統上,拉比是連於一個地區(像一個鄉鎮),而不是連於一間會堂,其職責是按猶太法規來裁決事情。

    拉比以往甚少講道,在東歐並在其他地區,傳統上是馬吉德(Maggid)負責講道。按《密西拿》的記載,馬吉德是“傳遞上帝信息的人”。

    在中世紀後期,馬吉德常成為巡迴宣講猶太教教義的傳道者,當時的拉比只在逾越節贖罪日前的安息日講道。

    現代的拉比不單履行教導《托拉》律法的職任,還有牧養、探訪會友、作輔導和為社群籌募資金的職務。

 

2022年6月20日 星期一

聖經歷史背景的研究

一、著作背景

若對聖經著作背景有點研究往往會讓我們更能進深一層去瞭解聖經。譬如說希伯來書吧,大家都知道希伯來書是講信心的,可是希伯來書的信心是在怎麼樣的背景下寫的呢?是在那些人為了信耶穌財產已被人充公掉了(來十:32-34),而現在要決定是否為了信耶穌命都可捨的時候寫的(來十二:4)。所以希伯來書的信心是什麼樣的信心呢?是為了信耶穌堅持到底連命都可丟的信心。生死有關,在生命危難中的信心。

    腓立比書是談喜樂的書信,大家都知道“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但這喜樂,卻是保羅在坐監,很不舒服的時候寫的,是他不知道明日是否還能活的時候寫的(腓一:12,22-23)。這喜樂是能衝破死亡的喜樂,是在困境裏卻能有的喜樂。是在生死未卜中的喜樂。

    舊約詩篇有時候也會告訴我們寫作背景的資料,例如詩篇第三篇是大衛逃避押沙龍的詩,將這篇詩放在撒下十五至十七章背景來讀,我們便會知道“雖有成萬的百姓來周圍攻擊我,我也不怕”是何等難得的經驗。

二、作者生平

    聖經並沒有為我們提供每一卷作者的資料,因此我們不必過於強求但是在一些有這類資料的經文中,對作者生平有所熟識,也可以加深我們對經文的瞭解。

例如,我們都知道林前十五章講基督的復活。倘若我們知道,這封信是在主後五十五年左右寫成的,我們便會發現這章經文在歷史上是比四福音更早的一個文獻。倘若我們再想起寫這封信的保羅是逼迫教會的,是基督徒的死對頭,我們便更會珍惜這個見證……因為它是敵人的見證。

三、歷史知識

    另一類有幫助的知識,是歷史。例如,彌六:16說:“因為你守暗利的惡規……”什麼是暗利的惡規?若不看舊約歷史書,就不知道是指什麼了。因為暗利所行的事是記在列王紀上十六章:25,26節 “暗利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比他以前的列王作惡更甚……以虛無的神惹耶和華……的怒氣。”暗利的惡規是將外邦的偶象帶入以色列成為混合宗教的現象。彌迦先知是在指責以色列人不只拜偶象,而且拜到極端。但在彌迦書裏先知就假定他們有這種歷史知識而一句話就把它表達出來。

    另外一種歷史知識是我們不可能在聖經中找到的。如路三:1,二十三:7及使徒行傳十二:1都提到一個人叫希律王,可是這希律王卻不是同一個人,一個是祖父,一個是爸爸,一個是兒子。聖經裏都稱希律王。我們必須先瞭解猶大歷史才知這是三代了。這樣我們做細節解經時纔能明自為什麼太二:13—15說希律王死了,使徒行傳又說“希律王下手苦害教會中幾個人”。

 

 

腓立比書的寫信時間

 

    腓立比書是保羅離開腓立比十多年後,大約在主後大概六十一年到六十三年在羅馬監獄裏寫成的。那時他已經經失去自由前後己有四年。寫信的時候,保羅大慨看到他將會得到釋放。

    寫腓立比書時,保羅大約六十歲,信主三十年有多。放在使徒行傳中,他寫書的時候是在第二十八章以後。

 

腓立比書的收信人

 

    腓立比書的收信人是「凡住在腓立比的眾聖徒,教會的監督和執事」(腓1:1節)。在新約書信中,只有腓立比書的在收信人的名單中包括了教會的監督和執事。

    腓立比教會的建立並不是偶然和容易的,是渴慕上帝的人的仰望和等候,是上帝的慈愛和恩惠,也是上帝僕人的順服與勞苦,中間更滲雜誰了仇敵的騷擾和攻擊。

    因為腓立比並沒有會堂,渴慕上帝的人就在任何可以聚會的地方聚會。沒有人講道,這些人就禱告。若果沒有男仕的帶領,婦女們就組織起來。這批婦女的中間有一位呂底亞,雖然身處於這個商業世界,而她所經營也是眾多婦女所渴望得著的紫色布疋,但她的心卻從未傾向世界,愛上帝的心從未在她裡面減少過。今天她碰見保羅,今天就是上帝聽她禱告的日子。為著她,上帝親自差遣新約中祂所最用的僕人來尋找她。當祂的信息被解開時,上帝立時開導她的心,她就接受了這個救恩,並且她一家即時受了洗。她又開放她的家,接待保羅。腓立比書教會就是這樣開始的。

    在記載中,腓立比教會第二批信主的,是當保羅被下在監裏,那看管他們的獄卒的他的全家。商人加獄卒,就構成了腓立比教會最初的成員。

    腓立比並不富有,在林後8:2節中保羅稱馬其頓這一帶的教會為「極窮」的。並且信徒也有患難和大試煉,但在患難中他們卻有「滿足的快樂」和「樂捐的厚恩」。「馬其頓這一帶的教會」當然包括了腓立比的教會。從保羅在腓立比的遭遇,可以看到腓立比教會確實面對患難和大試煉,那裏也有黑暗巫鬼的勢力。從腓立比書中又看到腓立比教會裏面有不同心的人,又遭受那守割禮的猶太人騷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