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0日 星期二

基督教釋經學之語言學的原則

1.一個優良可靠的經文釋義,必須根據原文。(原文優先)
  
2.「字義的」解經:用「正常的」解經比較能形容這原則。
  
日常生活中,沒有一個謹慎、有良知的人,把他的感情寫下
來,或說出來的時候,會含有多重的意思。無論聽他說話的
人或是讀他東西的人,一定會按他語言中真正、明顯的意思
來瞭解他。字義的意思就是說聖經中的語言要按照其所用字
彙之最自然,普遍被接受的意義來瞭解,而不是採用其他神
秘的意義。
  
字義解經的理由如下:
  
(1)字義解釋是平常解釋一般文學作品的方法。
  
(2)文獻的第二層意義都必須建立在第一層字義的意義上:所有比
喻、象徵....等非字義的含意都是以最原始的那一層字義作基礎。
  
(3)唯有把字義解釋法列為最優先,才能避免濫解聖經。

歸納法查經

一、聖經的來源與權威:提後三:14~17

1.聖經是上帝的啟示。

2.上帝啟示聖經的目的:
1)使人認識祂
2)使人有智慧以致得救
3)使人過討上帝喜悅的生活

二、讀經的目的:
1.認識上帝
2.效法上帝
3.傳揚上帝

三、聖經-上帝的啟示
1.因此是人認識上帝的途徑

2.是上帝進入歷史、時空的啟示
1)祂的啟示需要當時代的人能了解,必然採用了當時代的人所能了解的語
法、思路,也當然受時代的文化、歷史、背景等限制。
2)因此,聖經的原意是可以、也需要透過當時代的文化、背景、歷史和文
字表達的原則來理解的。

四、領悟聖經的信息:
1.必需準確認識聖經的原義。

2.上帝與人的互動:
1)聖經的啟示-聖靈的默示引導人的完成
2)聖經的領悟-聖靈的光照促使人的熱誠、領悟和努力

3.人的領悟:
1)聖靈的光照使人的理性可以透過一個嚴謹而合理的方法而明白
2)聖靈的激勵使人的感性做用而產生一個熱切、渴慕尋求的心
3)聖靈的催逼使人的意志願意在知之後而願意遵行

4.領悟上帝話語的過程:
讀上帝對當時代所說的話--找出上帝對當時代的信息-觀察解釋


五、歸納法查經的基本認識
1.歸納(Induction)
以某一特定研究為目標,收集許多資料,經過仔細的觀察,正確而合理的解
釋,然後將資料系統化,形成原理。

2.歸納法查經(Inductive Bible Study, I. B. S.)
以認識上帝為目標,以聖經為基本資料,經過仔細的觀察,正確而合理的解
釋,適當的歸納,最後應用於生活中的一種研經法。
其基本步驟:
1)觀察(Observation)-聖經說些甚麼?
2)解釋(Interpretation)-聖經內容的含意?
3)歸納(Induction)-聖經內容所宣示的信息和原則
4)應用(Application)-聖經今日對我的意義?

3.聖經中的文體:
1)記敘文
2)論說文
3)其他特殊文體-預言、比喻、詩歌等

六、歸納法查經中之觀察
1.定義:組織並整理聖經的內容

2.分類與次序:
1)全卷、整體觀察
2)分段整體及細部觀察
3)從整體觀察到細部觀察

3.態度:客觀、仔細

4.如何做全卷觀察:
1)一口氣速讀多次,一面讀,一面注意記錄以下的項目:
a.作者:若是書信,注意作者有否表明其心情、態度
b.受者:注意受者的特殊處境、信仰狀況
c.寫作目的:
d.主題和主要內容
e.文體
2)觀察全卷結構將全卷分段


5.如何做分段觀察:
1)反覆讀經文幾次,依文體按以下角度整理經文
2)記敘文分段觀察的角度
a.事件主體(what)
b.前段大要
c.人物、角色(who)
d.時間(when)
e.地點(where)
f.事件發生原因(why)
g.事件經過(How)
i.結果或影響(Wherefore)
j.後段大要

七、歸納法查經中解釋
1.提出問題
1)功能:觀察和解釋之間的橋樑,藉問題的回答,幫助我們了解經文的含
義。
2)提出問題的角度
a.定義性的問題:某字的意義,某事件的狀況,人、事、地的背景
b.關聯性問題:人、事、時之關係
c.推理性問題:問為什麼
d.含義性問題:字面背後要表達的含意
3)問題的提出:
a.根據觀察提問題
b.好像自己第一次讀一樣
c.兩種方式:
a)直接提出一些你不了解的問題
b)針對觀察的每一點,一步步思考有甚
問題可以提出(較死板、不遺漏、會
重覆。)
d.初練習時,宜寧濫勿缺
e.回答問題時,再檢視那些問題是好問題

2.回答問題
1)先找出經文對當時、當地、直接受者真正的意義,然後找出對我的意義。  
2)態度:嚴謹、合理、有根據、不獨斷。
3)步驟:
a.禱告

b.選出有意義的問題回答
c.尋找可靠的資料作答題的根據
d.根據資料作合理的推斷回答
4)答題的根據
a.字義.........字典、百科全書、其他聖經版本
b.文體和文法......英文聖經版本
c.上下文........聖經
d.平行經文和相關經文..經文彙編、啟導本
e.背景.........百科全書、聖經背景、聖經字典
f.聖經整體思想.....信仰經驗之累積

3.解經原則:
1)不合宜的解經原則
a.斷章取義
b.讀入
c.鑽牛角尖
d.毫無根據的寓意
e.望文生意
2)合宜的解經原則:
a.尋找原意:
a)原文優先
b)適宜歷史和背景
c)優先考慮字面最直接的意義
b.以經解經:
a)注意上下文
b)注意平行經文和相關經文
c)避免將沒有關聯的經文牽連在一起
c.明者優先
d.別於應用

八、歸納法查經中之歸納
1.意義:將所得的解釋加以系統化
1)從經文對當時的意義--經文所傳遞的原則性信息
2)從零碎而分散的信息--經系統化整理的信息

2.歸納的角度:
1)記敘文:本事件
a.主要要表達的信息是甚麼?
b.使我對上帝有何認識?如三位一體、上帝的屬性、作為、行事法則。
c.使我對人、自己……有何認識?
d.有何鑑戒和榜樣?
2)論說文:
a.找出本段經文主旨
b.據此發展成專題式歸納
c.亦可參考記敘文角度

九、歸納法查經中之應用
1.應用:思想針對歸納所得「我」當有何回應?

2.應用的重要:
1)讀經的終極目的,不只在獲得屬靈知識,而在於生命的改變。讀經而沒
有應用,讀經就沒有完成。
2)大多數人讀經的毛病,停留於解釋和歸納。大多數人信仰上的毛病,是
聽道而不行道。

3.應用的範圍和角度:
1)基本的中心-我自己
2)應用的角度可包括:在我和
a.上帝的關係上
b.自己的關係上
c.別人的關係上-家庭、工作/學業、教會、社會、國家、世界

4.步驟:
1)提出一些有關應用的問題:
2)默想
3)寫出一些具體的實踐作法回應問題
4)為這些行動計畫禱告
5)去實踐

5.應用上應避免的事:
1)以知代行
2)選擇性的應用
3)用合理化的解釋來取代改變
4)看重感性的追求過於意志上的順服

神學研經法

*關於上帝的問題
*關於人的問題
*關於關係的問題。這些都是和生命有關的基本問題。
*聖經是專為這些問題而寫的。
*這些都是神學的問趣。
*神學的意思就是思想應談論上帝和祂的作為。
*針對某些經文發出神學的問題,時常可以得到聖經的亮光和寶貴啟示。

在美國德克薩斯州柏京斯神學院執教舊約聖經的 鮑爾 教授(profWJA
power),他發覺以神學問題來研讀早期的希伯來敘述文的經卷,特別是創世記,最能顯示這些經文的基本意思。這些問題包括了關於上帝的問題,人的問題和關係的問題,而最終引起的問題是:我該做些什麼?相信這個研經法在許多有效的研經法中,對研讀聖經是最有幫助的一種方法。

採用這個研經法的一個實例
查考出埃及記三章中一段經文。這是有關摩西在米甸野外,上帝從荊棘裡燃燒著的火焰向他顯現的故事。
雖然,在查考這段經文時,我們可以不斷追問摩西到底看到了什麼?或他是親耳聽見聲音呢?還是在他的意識裡聽見?當然這一類的問題是不可能有一個正確的答案的,更糟的是,不論我們的答案是什麼,都會令那些持不同意見的基督徒感到憤怒和苦惱。
因此,我們集中在上帝——人——關係的問題上:
這段經文告訴我們哪些關於上帝的事?
    這段經文告訴我們哪些關於人的事?
    這段經文告訴我們上帝與人之間的關係如何?
結果意想不到這一小段經文,竟然能從每個問題引出許多亮光。
1.關於上帝的事
上帝在尋求也如願地與人接觸。
上帝的確能夠和人(男人和女人)溝通。
上帝向摩西自我啟示。然而上帝也很奧秘地向摩西自我隱藏。
上帝是充滿活力和主動的。
上帝關心人的困境。

2.關於人的事——以摩西作為人的代表
聽見上帝說話。
不能確定而且也很害怕。

感覺被催逼向上帝作出回應。
與上帝辯論。
拙口笨舌地回應,並不時想退縮不前。
常常擔心自己所做的是否正確。

3.上帝與人(以摩西和早期希伯來人為代表) 的關係時,我們發現:
上帝主動與人建立關係,不管他們是否願意。
    上帝樂意且不惜大費周章與人建立關係。
    上帝關心人的困難,並設法通過各種途徑減輕人的痛苦。
    人對上帝的要求感到苦惱,甚至抗拒上帝明示的旨意。
當我們完成了神學研經法的查經後,我們不但更深刻的了解早期希伯來人與上帝的關係,同時對我們自己與上帝的關係也得到不少的亮光。

總結
聖經是一本神學的書,描述關於上帝,人,世界及教會的特殊事件,由教會編寫並保存下來,為了維持並激發人的信心。
這個研經法是採用明確又基本的神學問題作為查經的架構。1984年冬天, 鮑爾 博士在柏京斯神學刊物上刊登的一篇文章中,特別提到有關創世的故事。他說,關於這些故事,我們可以問很多問題。我們也可以從中挖掘出許多歷史典故; 或從中找出當時的社會和經濟背景; 或探討當時的宗教環境。在這三個領域中,我們可以發出一連串有關的問題,作出一番既有益、又有趣的研究。但是我所關心的,乃是要投醒讀者,不管你所興趣的是哪一方面,都必須謹記:教會宣稱聖經裡的這些故事都是上帝的道。它們的確能夠告訴我們有關上帝的特性,我們與祂的關係及我們共同的任務。
此外,若應用得恰當,當然也可以加入許多其他神學問題,諸如與教會、罪、赦罪陰間、啟示和其他重要觀念有關的問題。

進深研經法

*這方法是要我們從事更深入的參與。
*我們需要從這段經文中知道些什麼?
*作者要對當時的讀者說些什麼?
*這段經文對現在的我們又有什麼意義?

以上所提的幾個問題是最基本的研讀方法。聞名的基督教教育家,羅斯新德(Ross  Snyder), 曾經把這方法和剝洋蔥相比。當我們越剝越深時,我們就越投入,最後甚至會使我們流眼淚!有深度的研讀聖經法是尋求聖經知識開始,漸而引導我們親自面對真 理,直到我們親身參與其中。這方法可以通過很多不同方式來進行,但通常都牽涉到客觀知識和主觀的意見。當然最後的目標是要達到中心要點,即我們和上帝的關 係。
這種研讀聖經法的假定,就是每節經文不但對當時的讀者有意義,對今日的讀者也有其意義。這意義也許一樣,或相差不多,但也有可能會完全不同,要看環境的變遷,和理解能力的不同而定。但是我們知道兩者之間肯定是有關聯的。

步驟:

1.以初次面對經文般的態度閱讀,留意一些嶄新的領受,尤其一些以前沒有想過的難題或不明白之處。

2.這段經文真正要講的是什麼?
這往往是個起點,盡量讓經文本身表達其原意。例如主耶穌講這故事時,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我們必須先清楚故事的來龍去脈,然後才問:主耶穌為什麼講這個比喻?祂的目的何在?這個比喻對當時的聽眾有何意義?
很多時候,我們會太快把經文“現代化”的傾向。就是沒有嘗試從經文本身的時代和處境去了解其本意。
這個研經法也可按不同經文的需要而附加類似以下的問題:作者想傳達上帝的何種心意?這段經文的中心要旨和目的是什麼?
關於馬太廿l~16, 多數的解經家都認為主耶穌是在講論上帝和天國,並不是談論當時或現代的工人關係。祂的這個比喻是在猶太的背景下對猶太人說的。祂是在講解公義,而猶太人認 為,公義是可以靠遵行上帝的律法而得到的,但主耶穌告訴他們天國的準則並不是如此。上帝的恩典是一件禮物,是上帝賜給的,不是賺來的。上帝隨心所遇的賜予 恩典,此舉對那些悉心遵行律法的人而言,似乎是很不公平的。
 
 

3.這段經文對今天的我們有何意義?
從我們所處的廿一世紀的角度看這段經文有何意義與挑戰?有哪些要素是在當時和今時的處境中相同或相異的?這對教會(在與耶穌時代的猶太人對照之下)的意義何在?

4.這段經文對你個人來說又有何意義?
你本身對這段經文所說或所暗示的有何感受?若我認真看待這段經文,則
應該在生活中做出什麼改變。

這方法能把有關的知識和切身的參與配搭得很好。這研經法不僅可以提高我們對聖經知識的興趣,也引發我們作出個人的委身。對使用這方法的人來說,道成肉身是可以實現在他們的生命中,而他們也能以深刻的委身作為反應。

對話與接觸式研經法

*生活中最基本的對話有以下三種:
1.自我對話
  2.自己和鄰舍的對話
  3.自己和上帝的對話
*在聖經裡我們可以找到這三種對話的例子。
對話是所有關係的基礎。一旦對話終止,關係也就慢慢的淡漠了。
當我們跟自己,鄰居或上帝進行對話時,我們就必須接觸、面對並接受從這三方面來的挑戰。
*許多經文要求對話,也要求我們對它所做出理性、感性及靈性的反應。
這個研經法從很多方面來說,這是進深研經法和神學研經法的綜合,同時也常常需要運用 我們所有的感官來研讀聖經的經文。使用此研經法所時有必要認真探討經文的歷史背景,並加以批評和分析;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單憑這些歷史的探討和分析,不 能使我們充分得者永生上帝所啟示的奧秘。
聖經對我們的吸引力是因為它由始至終充滿了和我們分不開的對話,而這些對話是先發生在我們身上,然後才記錄在聖經裡。這些屬於我們也描述我們的對話,總離不開以下三方面:
—我和我自己的對話
—我和鄰舍的對話
—我和上帝的對話
只有當我們繼續不斷的保持對話,只有當我們更多接觸(而非減少)生命中有意義的範圍,我們才能明白聖經,明白基督徒的信仰和生命。
太多人只想從聖經中找到絕對的答案,而不想在他們生命中的每一天,繼續的去尋找那位堅決要與我們接觸,也要與我們對話的永生上帝。

一、對話原則
1.千萬不要讓對話停留在絕對的答案或決定上。在對話時,我們一定要記住,凡事都可以再作進一步的探討,若不在當天,也可以挪到隔天。

2.在我裡面,隱藏著既微妙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和心靈。

3.發現我和我的鄰舍在思想和感情上有顯著的差異,而這些差異並是由不同背景的因素所造成的。

4.我和上帝之間有一種持續不斷的張力。一方面祂是一位如此親近親密的上帝;另一方面,祂又是一位和我們完全不同,遙不可及的上帝。這位與我們截然不同的上帝與我們相遇時會令我們產生苦惱,和無法理解的痛苦。因此,每一個問題並不一定附有一個答案,而是產生另一個問題。

二、釋經原則
1.聖經是基於神學的緣故而寫的,用來解釋神學的問題,因此,它一定要從神學的觀點作詮釋。

2.我們應當棄絕以神學或心理學作理性的釋經,因為這種釋經法太過講求簡捷的答案。

3.同樣的,在複雜不明朗的情況下也當避免字面的解釋因為它們會攔阻將來對話的機會。

4.釋經者要面對經文,從神學觀點探討經文,注意經文如何見證上帝、人以及上帝與我們之間曾經一度破裂又蒙醫治的關係。
舉例約翰福音六16~21,耶穌在水面行走的故事。神學 的觀點告訴我們,從一個廿一世紀的人看來,我們一定會問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但我們知道這問題的答案既不切題,也不能幫助我們明白聖經。按字面解釋的話,答 案也很明顯,就是耶穌走在水面上。從理性上來說,人的身體不可能行走在水面上,他一定會往下沉,所以一定有其他更合理的解釋。
以上這些解釋都無濟於事,因為每一種解釋都想終止對話。反之,一個聖經讀者,一定要 從他的思想,感情和心靈去探討聖經作者的神學裡,他們對神學的了解,最後,是要明白這位在聖經之中、在聖經幕後,又超越聖經的上帝之啟示。很明顯的,這段 在約翰福音的經文是要記載一個神蹟。我們無法解釋神蹟,否則它就不是神蹟了。我們應當承認神跡永遠是一個奧秘,然後才問:
——這神蹟對當時的人有什麼意義?
——這神蹟對我們又有什麼意義?最後
——上帝要藉著這個神蹟對我們說什麼?
在這段經文裡這位門徒口中稱為〝主〞的耶穌,誠然是大海的主,也是我們的主。以這樣的研經法來解釋經文,能帶出神學及屬靈的意思,不會是絕對性的或封閉性的,卻能不斷啟示真理。
這研經法也顯示我們有時花太多時間想在聖經中尋找上帝,卻沒有想到其實是上帝要在聖 經中尋找我們。如果我們深入研究多處經文,我們會發覺上帝是毫不放鬆地在尋找我們,而且我們根本不能逃避祂,因為上帝已經把我們牢牢抓住了。事實上,當我 們讀經時,有些時候我們會發覺上帝不斷地向我們提出許多問題,使我們無暇反問。

研經法

      歸納法查經  , 歸納查經法介紹 ,

       歸納式查經法導論  ,  歸納查經法之觀察經文,

       歸納查經法之解釋和分析經文 , 歸納查經法之應用

       「實用釋經法」十步驟研經法  ,  聖經歷史背景的研究 ,

      神學研經法   ,  進深研經法    ,   運用感官之研經法   ,

      對話與接觸式研經法   ,  背誦聖經法  , 速讀法 , 每日靈修讀經法  ,

      逐卷研經法   ,  逐章探討法 , 專題研經法 ,人物傳記法 ,

      讀經原則  ,  讀經解經方法 , 結構式研經法 , 字義查考 ,

      寫出具體的回應行動  ,  

      一些錯誤的研經法 ,  研經之難,難在…… ,

運用感官之研經法

*思想只是上帝所賜的各種恩賜中的一種。
*約翰‧何爾伯說:〝在研讀聖經時,禁止感情投入是不智之舉。〞
*五官的感覺:視、聽、觸、嗅及味覺卻能夠傳達訊息,並幫助我們流露真情及思考。
*把個人的理智和感情投入經文內容中,可以改變,甚至更新我們的生命。

一、方法:把聖經故事當作是你自己的故事
當我們把聖經故事當作我們自己的故事時,我們就會有出乎意外的發現。比如: 當 我們讀到亞當和夏娃面對誘惑、犯罪和他們的罪惡感的時侯,我們突然發現原來這些古老的敘述正是自己的寫照。主耶穌所講的好撒馬利亞人的故事,不再是兩千年 前一篇有趣的文學作品,原來你我每天都會遇到受傷的人,需要面對左右為難的抉擇;同時也發覺到我們是多麼喜歡找藉口來逃避對傷者的責任。

二、建議:
從聖經中選出具備幾個角色相互影響的人物故事。創世記中的許多故事都相當精采,還有耶穌與不同組合的人,以及耶穌的比喻,這些卻是上好的選擇。
這個研經法的主要關鍵在於運用想像力。憑想像把自己置身於故事的情景中去感受並思想所敘述的事件。這方法不是要告訴我們〝有關〞這事件的種種‥‥它的重點是要我們親身投入經文,體驗他人的感受。
   
三、步驟
閱讀路加福音五l~ 1l --西門彼得、雅各及約翰的蒙召:
1.找出經文中五官的感覺如:聽、視、味、嗅、觸等。其中也許包括:流水的聲音,湖水的氣味,魚腥味,群眾的聲音,群眾的氣味和擁擠、船隻的聲音、船邊鳥兒的叫聲,漁夫的汗臭味,漁夫的聲音(也許有些粗話),耶穌向群眾說話的聲音、彼得緊張害怕的聲音等等,以此類推。

2.再讀經文第三遍,這一次想像自己是以下四種人之一:
     1)群眾中的一個
    2)西門彼得
    3)雅各或約翰
    4)其他任何一個漁夫


想像他們的體驗、他們的懼怕、他們可能看見的事物、他們對耶穌的感受、他們所期望發生的事,以及他們對於當時在場者的感受。可以一面思想,一面把他們的感受寫在紙上。

3.思想你為何會選擇該角色?同時也說出你如何看待你與另三個沒有選上的角色之間的關係。

4.思想作門徒的代價及所冒的風險。這幾個主耶穌新收的門徒,無可置疑的是冒了很大的風險。他們當時心裡會怎麼想?當人們見到有人要作出如此重大的決定時,他們會有什麼反應?你的反應又如何?你認為門徒會面臨哪些代價?那些不選擇跟從耶穌的人,又要付上什麼代價呢?

5.請寫下一種你願意承擔的門徒代價。可以選擇一些可以在 一兩 天內完成的短期代價。建議你嘗試揣摩經文的一些角色和對話,譬如:西門彼得說他要跟隨耶穌的時候,他可能對其他的漁夫說些什麼?那些漁夫又會對他說些什麼?

這種研經法可以蠻有意思、有趣味、富有學習性,甚至能夠稍稍地改變人的生命。它最大的好處就是沒有人是完全錯的,因為我們是在自己的感受和靈感方面下功夫,而這些感受是不可抹殺的。
感官研經法能夠(也應該)和其他的研經法相輔並用。它能有效地為神學研經法鋪路,也很容易在進深研經法中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