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9日 星期一

爲什麽要讀釋經學?(2)

       你大概注意到,凡識字的人都好像都可以解釋聖經,在團契和其他場合分享他們對經文的學習心得。稍微有學問的,甚至還會被邀請在主日學教聖經課,在講臺講道等。我不是反對有教導恩賜的信徒參與這些事工,我只是提醒他們要先裝備自己,平時多花時間在查考聖經上,不要冒冒然就做聖經老師或上講臺講道。雅各書三章一節說:“不要多人作師傅,因爲曉得我們要受更重的判斷。”提前一:7說:“有人。。想要作教法師,卻不明白自己所講說的所論定的。” 
 
       除了聖經的教導以外,大概沒有任何專業會有這樣的事發生。譬如說,我不是醫生,雖然我參考了很多醫書,預備了一篇關於高血壓之類的講章,講得頭頭是道,但誰爲聽我的?因爲我沒有這門專業的訓練,根本就沒有資格在人前講解。這是爲什麽我們應該學習釋經學,至少明白一點原則,就像踢足球要有規條一樣,不是說有氣有力,有股熱心就能下場較量。這樣在解經時,就不會因爲得了一點亮光,就如駟馬行空,不受約束,自己還以爲在造就人。我時常說,在靈修時得到的一點亮光,不是解經,就算它能造就自己和造就人,它仍然不是解經。


       我想就算我不說,大家也知道,聖經這六十六本書是由四十多位作者,在不同時期被上帝所用,在聖靈的默示下用文字記錄下來的。因著文化、歷史、地理、風俗、文字、體裁、修辭等等和我們今天隔了一段大鴻溝,除非我們認真地學習釋經學,在我們的心和作者的心之間搭一座橋梁,我們是很難明白上帝在聖經裏說了一些什麽。

       大家應該不會忘記,在 1997 年風靡一時的暢銷書《聖經密碼》“The Bible Code"。這本書曾在美國紐約時報的排行榜上高居首位。它的作者是邁可.卓思寧(Michael Drosnin)。根據他的研究,聖經在電腦和數學的分析之下,是一本奇妙的天書,裏面開啓了許多奧秘,如準確預言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太空人在月球降陸、水閘門事件、肯尼地總統被槍殺、伊拉克風雲、以色列拉賓總理被暗殺等。這是聖經被人誤用誤解最荒謬的例子。很多異端邪說的教派教主,也是因爲在解經上斷章取義,牽強附會,從開始一點點的偏差,逐漸發展成爲極端。我們對此不可不謹慎。

       不久前,我在網頁上看到有人教導,說敬拜上帝不應當有音樂,有唱詩。他是根據馬太福音第二十八章19 - 20 節,耶穌吩咐門徒出去給人施洗和教訓別人遵守他所教導的,以及歌羅西書第三章 16節 用靈歌彼此教導,來支援他的說法。他大概是一名教會的領袖,我們可以想象,多少他牧養的群羊被誤導了。

       以上四個理由足夠說明爲什麽我們必須要學習釋經學。最後,我想用提後二:15 “你當竭力在上帝面前得蒙喜悅,作無愧的工人,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和大家共勉。

爲什麽要讀釋經學?(1)

        你大概聽過人家說:“聖靈是真理的靈,我只要多多禱告,祈求聖靈的引導,就可以解釋聖經。看一看今天教會的發展,不是印證了我們一路來所做的是對的。”

        說這些話的人不是等閒之輩,很多是有高深學歷,很虔誠,很熱心事奉,很愛主,爲主受盡逼迫的僕人。他們說的話對嗎?我們不否定解釋聖經的必備條件之一是,要完全倚靠聖靈的引導和指示,不過,我們也得承認,聖靈的帶領無法像當初默示聖經時那麽清楚、明確。我們應把默示和光照二者加以分別。默示是不會錯誤的,但是光照卻不然。沒有人能夠說,他從聖靈得到絕對不錯誤的光照。聖靈的光照不是傳達真理,傳達真理乃是聖靈默示的工作。


       安格斯和格林在他們的Cyclopedic Handbook to the Bible 說:“爲了把這真理說得更完整,我必須再說,無論一個基督徒是如何的可教導、如何的順服、如何的敬虔,上帝的聖靈不會向他傳達任何超越聖經本身已有的教義或意義。聖靈可以使人聰明到能瞭解聖經所記載的,當不會淩駕在這一切之上。”

      事實上,不管我們怎樣禱告祈求,我們都不會得到聖靈的啓示,告訴我們希伯來書的作者是誰。同樣的,關於聖經導論的其他方面,人也不能禱告求上帝給他答案。
聖靈在釋經和解經中扮演的角色是:
·                                
       他的參與並不代表人的解釋是無誤的。“聖經無誤”是指聖經的原稿,不是指解釋聖經的人。每個人都有權利去解釋聖經,但這權利並不表示每一個人的解釋都一定是正確的。
·                                
       聖靈在解經中的工作,不表示他會給予解經的人一些偏離經文正常字面意思的“隱藏”意義。   一個基督徒若犯了罪,他對經文可能會作出不正確的解釋,因爲他的心思意念與聖靈不調和。信徒不是自然就受到聖靈的引導,使他明白聖經。順服是明白真理的必要條件。
·                                  
              聖靈在解經中扮演的角色,意味著他不是突如其來地使人靈光一閃。不少經文是清楚易懂,但有些是必須謹慎查考才會漸漸明白。這是爲什麽我們必須學習釋經學,以恐懼戰兢的心,謹慎的確定上帝在聖經裏說了什麽,決定他所說的話語的意義,如此才不致於把上帝的聲音和人的聲音相混淆。


        你大概聽過講臺上有關路加十章好撒瑪利亞人的精彩講解: 

有一個人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 - 這個人是亞當
耶路撒冷是代表天上的樂園,亞當是從樂園被驅逐出來。
耶利哥的原意是月亮,表示亞當有歸於塵土的一天。
落在強盜手中 - 他們是魔鬼和他的使者。
他們剝去他的衣裳 - 指亞當的必死。
把他打個半死 - 引誘亞當犯罪。
半死 - 肉身是活的,靈魂卻死了,所以是半死。
祭司和利未 - 代表舊約的祭司制度。
撒瑪利亞人 - 代表基督耶穌。
包裹他的傷處 - 罪被轄制。
用油和酒 - 油代表有盼望的安慰;酒代表熾熱的靈事奉。
騎上自己的牲口 - 牲口指的是耶穌的道成肉身。
帶到店裏去 - 店就是教會。
第二天 - 復活以後。
拿出兩錢銀子 - 應許今生和來生。
店主 - 使徒保羅。 


       如此講解這段經文的不是泛泛之輩,他是主後四世紀對中世紀西方教會影響巨大的天才神學家,奧古斯丁(Augustine)。他是用釋經學裏被稱爲寓意法(Allegorical interpretation)來解釋聖經。寓意法是在一個故事上加上另外一個故事,它通常主張一段經文的字義或歷史的意義是“肉體的”,但寓意的內容是“屬靈的”。這樣的解經不錯是很新穎和有趣,但肯定的是,主耶穌在說這比喻的時候沒有此意。

        奧古斯丁不是惟一這樣解經的,比他早兩百年的教父俄利根(Origen)已經這樣解釋過。他說落在強盜手中那人是亞當,那些強盜是他的敵人、魔鬼和敵党。祭司代表摩西的律法,利未人代表先知,而好撒瑪利亞人是基督自己。驢子是基督的身體,旅館代表教會。好撒瑪利亞人應允再回旅館是象徵基督的再臨。這種寓意式的解經後來發展成爲“四重理解”- 即寓意式、神秘式、字面式和道德式。中國的宋尚節也是以寓意或靈意解經而聞名遐邇。(請參考他的上、中、下三巨冊讀經集就可一窺全貌。)

        由於這些人被上帝所用,在基督教的圈子裏影響頗大,所以人們以爲他們的釋經和解經應該是對的,也就競相模仿。上帝用人的軟弱成就他的旨意,並不表示他們的解經是對的。當這些人引領一百個人歸向主,熱心服事主的同時,很可能有一千個人因對上帝的話語有誤解,而在基督教圈子裏造成很多的破壞。

       這是爲什麽我們必須學習釋經學,確定上帝在聖經裏說了什麽,也決定上帝所說話語的意義。這樣我們在解釋經文的時候,就不會如脫繮之馬,一發不可收拾。

2017年10月2日 星期一

眾先知

後面講到這個眾先知的事,就有太多了,包括早期的以利亞、以利沙這些人;還有在國家分裂的時候,出來警告君王的這些先知;還有先知書裡的這些大先知,包括以賽亞、耶利米、以西結、但以理,和這些小先知;還有一些在《列王紀》、《歷代志》裡面所說的神人、先知。他們都是上帝的僕人。
先知的意思就是「說上帝話的人」。先知最重要的是說上帝的話,而不是預言將來要發生什麼事。只不過他會說,「如果你們聽上帝的話,就……」這個上帝的話也不是先知發明的,這上帝的話絕對必須吻合摩西的話。所以,先知有的時候反而是回到以前,回到回到上帝藉摩西所講的話,而不是預言未來。先知是要人聽上帝藉著摩西所說的這古老的、純正的信息,這是先知的重點。與其說先,不如說過去。只是,「如果你們聽,將來會怎麼樣;不聽,將來又會怎麼樣。」所以也有預言的成分。
注意,先知最重要的是傳揚上帝的話。當然我們也常常想到,尤其是一講到像阿摩司、彌迦這種責備罪惡的先知。但你也不要忘記,就算是阿摩司,當上帝要懲罰以色列人的時候,他也是為他們禱告;就像在《創世記》裡第一位先知,亞伯拉罕,當他為所多瑪、蛾摩拉禱告的時候,也是求上帝赦免和拯救。
當然,我們可以看到,先知跟祭司其實也沒那麼大的差別。固然是嚴厲,固然是說上帝有審判;但也講到,信靠上帝,能夠悔改,與上帝和好就最好了。先知和祭司都做這個工作。
這些先知做了些什麼事?
從《希伯來書》十一章33節起來看這些有信心的先知:「他們因著信,制伏了敵國,行了公義,得了應許,堵了獅子的口,滅了烈火的猛勢,脫了刀劍的鋒刃;軟弱變為剛強,爭戰顯出勇敢,打退外邦的全軍。有婦人得自己的死人復活。」(來十一33-35)這些都是有信心的人因著信、因著聖靈的工作、因為上帝的工作而有的作為。他們是因為對上帝的啟示、上帝的工作有正面的反應,而不是出於人的血氣、人的情慾、人的想法。
這些有信心的人跟一般的偉人是不一樣的,世俗的人在記載這些人的時候會說,他們是偉人。可是,我們雖然說他們是「信心的偉人」,其實「偉」字可以去掉,因為這些有信心的人跟你我都有一樣的性情,就像《雅各書》五章17節說「以利亞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基督教的救恩正是因為每一個平凡、弱小的人,甚至越平凡、越弱小,越知道去倚靠上帝的人,就越有福氣。基督徒一定要記得這一點:我們所有的良善都是出於上帝,不是出於自己。
這些人是因著信,不是因著他們聰明的智慧、良好的訓練、優秀的背景等等。我們要說,後天的訓練、優秀的背景,甚至他先天的基因,都是很好;因為那也是上帝造的,也是上帝引導的。但是,這些非常好或非常壞的先後天條件,如果不是因著信心,也就是出自上帝的啟示、上帝的應許,讓人心中產生一個正面的反應,那就不是聖經所肯定的了。
信心必須是因著上帝,產生了信心。若非信心,亞歷山大大帝、拿破崙、愛因斯坦……,他們的成就都遠遠大於這些人。我們也不能達到他們那樣,因為這個世界要的是菁英,我們不是菁英。可是,每個不是菁英的基督徒,我們的盼望就在於:我們信靠上帝,上帝能化腐朽為神奇,在我們這些軟弱的人身上顯出祂的大能。

一.     制伏了敵國

他們因著信,他們制伏了敵國,不是因為自己多勇敢。看看這些人!基甸有多少了不起的能力呢?他是在戰略上有不錯的能力,但是跟米甸人打仗的時候,他也是膽小、懦弱的。巴拉也算是懦弱的,需要底波拉一再地鼓勵,而且是另外一個女人雅億得到了榮耀。參孫更是好色、好吃、好鬥,充滿了血氣。耶弗他也是會糊塗的;大衛的弱點我們更是知道。撒母耳也不是沒有弱點,他對掃羅有落井下石的嫌疑。
這些人都沒有什麼了不起,其他的眾先知、以利亞和以利沙等,他們也都有他們的軟弱,但是當他們信靠上帝的時候、轉眼仰望耶穌的時候、轉眼仰望上帝的應許的時候,就產生了能力,於是能制伏敵國。
有信心的人能制伏敵國!因此,有信心是靠著上帝的恩典去制伏惡者,並不是從此懶惰,什麼事都不做。保羅說:「我比眾使徒格外勞苦,這原不是我,乃是上帝的恩與我同在。」(林前十五10)一個基督徒,一個有信心的人,絕對不是懶惰的。我們非常努力、也非常上進,但是我們把榮耀歸給上帝。也就是,我們所有的努力和上進都是上帝推著我們而有的。
他們是憑著信心「制伏了敵國」。看這些偉人,有人研究他們的戰略,有人研究他們的性情,有人研究他們的聰明智慧。但最重要的是,他們在自己有或沒有能力、敵人強或弱的時候,都信靠上帝。

二.     行了公義

他們「行了公義」。行公義也要憑信心。我們是因信稱義,憑著信心稱義的。我們也是因信行義的。很多人喜歡講,現在要「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彌六8);很對,但是我們是憑著信心,也就是依靠上帝來行公義。
然而公義是多麼不容易行啊!在這個罪惡的世界裡,我們看到多少世俗的例子,若要能夠站立得穩、不受潮流的影響,要成為中流砥柱,就必須力挽狂潮,抗拒這些腐化的、引誘的紅包和壓力。但我們能抗拒多少? 柏楊 先生寫的很多歷史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真是抗拒不了。我們也不怪別人,因為壓力太大。但是,對基督徒而言,如果信靠上帝,這個世界對我們不過是一粒灰塵。遵行上帝的旨意才是永遠長存的,如此我們才能行公義:抗拒腐化、引誘、敗壞、黑道、白道……一切的錯誤。

三.     得了應許

「得了應許」:他們到底有沒有得到應許?很多時候,憑著信心是可以得到上帝的應許。但如果沒有信心,上帝應許終究不會臨到我們。這個下一段再討論。

四.     堵了獅子的口

「堵了獅子的口」:可以說,是參孫把獅子打死;也可以說,但以理有信心,以至於獅子不能咬他。

五.     滅了烈火的猛勢

「滅了烈火的猛勢」:可以說,但以理的三個朋友在火窯中,大火不能消滅他們,因為他們信靠上帝。事實上,他們並不知道上帝會不會拯救他們,但他們說得很好:「我們的上帝會救我們,但是就算祂不救我們,我們也不拜你的假神。」這就叫真的有信心。不管上帝怎麼對我們,我們都認定了上帝,這就叫有信心。不是用自己的私慾、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打算來做為我們生活的衡量。我們是憑著信心,憑著上帝給我們的應許而活。

六.     脫了刀劍的鋒刃

「脫了刀劍的鋒刃」:刀劍的追趕,當然可以是指大衛,也有人說是兩約之間猶太的民族英雄馬克比家族的事情。不管怎樣,在鋒刃的刀劍追趕我們的時候,唯有依靠上帝才能得到勝利。

七.     軟弱變為剛強

「軟弱變成剛強」:我們本來就軟弱,像亞伯拉罕一樣,身體如同已死;像保羅說的:「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我為基督的緣故,就以軟弱、凌辱、急難、逼迫、困苦為可喜樂的;因我什麼時候軟弱,什麼時候就剛強了。」(林後十二9-10
軟弱不是好事,軟弱常常就是表示一種失敗或者是處在重壓之中,我們會害怕的痛苦。可是,我們因著這樣的軟弱倚靠上帝,越軟弱越倚靠上帝,那不是更好嗎?表示我們所有一切的成就,真的不是出於我們自己。我們自己被提醒,周圍的人也被提醒。軟弱變成剛強,這是上帝的工作。

八.     爭戰顯出勇敢

「爭戰顯出勇敢」:爭戰顯出勇敢,可以說是拿破崙、漢尼拔、亞歷山大大帝,這些人在戰爭中顯出的勇敢。我們基督徒從來不是說,我們自己的天性、氣質,先天後天訓練得多好。這些是很好的事,但我們還是說,如果只有先天、後天得天獨厚的人,或者很會這樣操練、鍛鍊自己的人,才能夠出人頭地,上帝就實在不公平了,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能力。但是,每個人都可以有信心,都可以在上帝的恩典中,因著信靠上帝,顯出勇敢來。像基甸、巴拉,都不能說是很勇敢的人,但是憑著信心,就改變了。信心是能更新變化、化腐朽為神奇的。壞的在我們身上能成就為好的,是因為我們轉眼仰望上帝,信靠祂。或者像《哥林多後書》四章17節說的:「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

九.     打退外邦的全軍

「打退外邦的全軍」,這也可以在《士師記》、《列王紀》裡看到,外邦的軍隊很厲害,敵人很強盛,我們沒有別的可以倚靠,我們只有單單信靠上帝,這很好。基甸打敗敵人的時候,上帝把他的人數刪減到最少,因為上帝務必要他們承認一件事:這場戰爭的勝利絕對是上帝,因為以他們的人數而言,無論如何是不可能得勝的。
上帝使外邦的全軍非常強大的時候,為的是要使我們知道自己渺小而去倚靠上帝。我們不可試探上帝,故意在大冷天把自己弄得好像要得肺炎一樣,看看上帝是不是保守我們不生病;或故意不踩煞車,看看上帝能不能讓車子停下來;或故意在紅燈的時候過馬路,看看車子是不是不會壓到我們。這是試探上帝,這是為難上帝。我們是憑著上帝的應許、上帝的保證、上帝的啟示,我們才能產生正面的態度。上帝說去打,我們就去打。祂說我們能得勝,我們就一定能得勝。

十.     有婦人得自己的死人復活

接著,「有婦人得自己的死人復活」(來十一35):以利亞、以利沙都曾叫死人復活過。在死人復活的事上,他們有多少的信心呢?我們不大看得出來,就是當幫助以利亞、以利沙的女人的小孩死的時候,她們也曾抱怨,但是她們終究還是信靠上帝的僕人;上帝的僕人就叫她們的孩子復活了。這事也非常好,我們看到那兩個媽媽時不會說,有信心的人就是一定要這個樣子,而我沒有這個樣子就是沒有信心。許多事,我們會有抱怨或不解。感謝主,在以利亞、以利沙的時候,孩子死了,母親很難過,但她們還是願意尊重上帝的僕人;上帝的僕人就讓孩子復活了!
婦人得著死人復活:在以利亞的時候,好像不大看得到那個小孩的復活是婦人的信心,應該是以利亞的信心,不過這個也沒有什麼妨礙。我們都希望是我們自己有信心,但是的確在走天路的歷程裡,很多時候是其他弟兄姊妹的信心,幫助了我們的信心。也許有一天,是我們的信心也能幫助別人的信心,那就非常的美好。
以利沙也有類似的情形,《列王紀下》四章記載書念的婦人得了孩子,但是後來又死掉了,那婦人好像也不大有信心,剛開始也是對以利沙說:「我沒有求過兒子,你給我兒子,結果現在死掉了!」以利沙就禱告,那個孩子又活過來了。我們沒有看到那個婦人說「我現在知道你是神人」,因為她一直都知道。她雖哭泣、難過,還是對上帝的僕人有信心,於是以利沙就叫這孩子復活。以利沙的信心也不是那麼大,他甚至用了一些方法,好像把體溫傳過去一樣,因此使用醫療方式也不一定就是沒有信心的表現,吃藥也不一定沒有信心。信心是人看不到的,信心是對上帝有正確的回應。以利沙有信心,跟以利亞有信心一樣,就讓小孩復活了。
信心,最重要的是當事人有沒有信心,但已經死了的人不能有信心,就與拉撒路復活一樣,不是拉撒路有信心才復活,是耶穌有信心,馬大和馬利亞都很少信心。所以,因著信不一定是因著當事人的信。五餅二魚餵飽的那五千人中,五千人可能都沒有信心,但是那個拿出餅和魚的小孩有信心,交給主就好了。不是說個人不要有信心,我們每個人都要有信心,永遠都要這樣,但是在我們信心成長的過程中,的確其他人的信心也能幫助我們。婦人得自己的死人復活,不一定是婦人有信心,我們看了也不大有信心,兩個小孩死了更是不能有信心,但是以利亞、以利沙有信心,雖然很小,但芥菜子般的信心就能使他們復活了。

以賽亞的異象

 一、禱告時見異象—-主坐在高高寶座上
 
  六章一節首句是『當烏西雅王崩的那年』。烏西雅是個好王,他給以色列國帶來復興。以賽亞是個愛上帝的國度,一直盼望上帝的王權的人。所以當鳥西雅崩時,他心裏難過。因難得有一個好王: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又曾收復許多失地。(儘管末了也有點失敗),加今卻去世了。所以傷痛、損失催逼他上耶和華殿去禱告。他一進殿,主就向他顯現,讓他看見主坐在高高寶座上。上帝藉此異象告訴他,地上君王會死,但這位治理全宇宙的,聖潔的萬王之王,萬主之王,祂不會死,祂是永活的,祂也永不失敗。
 
  「祂的衣棠垂下,遮滿聖殿。」這衣服是指上帝的靈,教會要承受聖靈無限量。這衣服所包藏之處是無限廣大的屬靈境界,所以他又看見「撒拉弗侍立,各有六個翅膀。用兩個翅膀遮臉—-服權柄的記號,表示不敢在上帝前出頭,兩個翅膀遮腳—-謙卑,即使工作有果效,也不能誇口,不夠上帝之一點。這是一個屬靈原則:我們若要在上帝面前有一分工作,先得有兩倍在祂面前的侍立與追求。馬丁路得說,工作越忙,越需要禱告。
 
   三節「彼此呼喊說: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耶和華祂的榮光充滿全地。」撒拉弗是代表上帝之神聖。這神聖不僅充滿殿中,並且充滿全地。

二、見異象的結果—-認識自己
 
當以賽亞看見那麼大的異象時,他反而喊不出哈利路亞,而說禍哉!我滅亡了。因為他看見坐寶座之主的榮耀、神聖的同時,他看見了自己「是嘴唇不潔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潔的民中」(5)以前他只看見百姓有禍,烏西雅不潔;如今他在光中看見自已的天然何等不潔;這是以賽亞的大轉機,也是被上帝使用的條件:他認識了自己的不潔,上帝纔能潔淨他(撒拉弗用壇上取下來的火炭沾他的嘴);他被潔淨後,上帝纔能用他來傳上帝的話。

三、呼召與應召
 
以賽亞被潔淨後,就聽見主的聲音說:「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我說:「我在這裏,請差遣我。」(8)
 
主沒潔淨他前,主不能用他。就如路加五章彼得整夜勞力打不到什麼時,照主吩咐撒網後,竟裝滿了二船的魚。就在那時,他說:「主阿!離開我,我是個罪人。」主並沒離開他,卻說:「從今以後你要得人了。」(路五10)

以賽亞書的中心信息


  本書的中心信息是彌賽亞和祂的國度。彌賽亞就是受膏的基督,是以色列百姓所長期等候的。因此本書對救恩說得非常詳細、透徹,甚而有人稱之為[以賽亞福音],稱以賽亞為救贖的先知及第五位福音使者。

  本書預言基督的生平最為詳細、完全,是把我們引向基督的一本書(新約告訴我們[在基督裏]),所以我們必須好好地讀。

 一、誕生—-必有童女懷孕生子,給他起名叫以馬內利。(14,九6)

  二、族譜—-從耶西的本必發一條,從他根生的枝子必結果實。(十一1)

  三、名字—-祂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上帝、永在的父、和平的君。(14,九6)

  四、聖靈充滿—-耶和華的靈必住在祂身上,就是使祂有智慧和聰明的靈、謀略和能力的靈、知識和敬畏耶和華的靈。(十一2)

  五、工作—-因為耶和華用膏膏我,叫我傳好信息給謙卑的人……報告耶和華的恩年。(六十一1-2)

  六、品性—-祂不喧嚷、不揚聲……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祂憑真實將公理傳開。(四十二2-3)。

  七、受死—-祂像羊羔被牽到宰殺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祂也這樣不開口。(五十三7)。

  八、復活—-祂已經吞滅死亡直到永遠。(廿五8)

  九、再來—-願祂裂天而降,願山在祂面前震動。……那時祂降臨,山嶺在面前震動。 (六十四1-3)

  十、作王—-祂必在大衛的寶座上,治理祂的國,以公平公義使國堅定穩固,從今直到永遠。(7)

以賽亞的生平

  [以賽亞]的意思是[耶和華拯救]。他一生的工作,就是見證他這名字所包含的意義。不論外邦軍隊攻打猶人,希西家王發生難處,或他警告上帝的百姓後,預言彌賽亞時,他總是宣告「耶和華拯救」。
 
他是亞摩斯的兒子。他的妻子是女先知。他有二個兒子—-[施亞雅述(意遺民必要歸回),和瑪黑珥沙拉勒哈施罷斯(意擄掠速臨,搶奪快到)
 
他是歷史家(代下廿六22、卅二32),說預言最長,歷經四朝—-烏西雅、約坦、亞哈斯、希西家。
 
他和以色列國的先知阿摩司、何西阿,及猶大國先知彌迦同時代。最後據猶太人中可靠的遺傳,他是在瑪拿西年間殉道,為木鋸鋸死(王下廿一16、廿四4;太五12;徒七52;來十一37)
 
有關以賽亞先知的生平就是這些,歷史上也找不到他的傳記,乃是上帝把他封閉起來。上帝讓他作一個曠野呼聲,使人看不見他,只聽見他的聲音。這聲音進到人裏面叫人認識基督,跟隨基督,而聲音本身就消失了。聲音本身得不著什麼,而人們卻因這聲音把讚美、榮耀都歸給主。

以賽亞書概說

  說到先知,不少人以為是指專說預言的人。「先知」希伯來原文意義是「如泉湧出」。所以先知是舊約時代所興起的器皿,他們的職事是代表上帝向墮落百姓說話。
 
[先知書]則大部分記載預言,但也可包含記事與詩歌,從以賽亞書到末一本瑪拉基書,共十七卷先知書,可歸納成被擄前、中、後三個時期。除但以理和以西結兩書是被擄中,及末三本是被擄後的以外,其餘十二卷都是被擄前所寫,以賽亞書就是其中之一。
 
以賽亞書是所有先知書中最大的一卷。它共有六十六章。真像一本簡縮的聖經六十六卷。前卅九章好像舊約,論到上帝的警告與責備。預言以色列民將被擄,並且周圍列國——巴比倫、非利士、摩押、大馬色、埃及、古實、亞拉伯、推羅將滅亡。後廿七章好像新約,論到上帝的應許與恩典。預言悔改後的以色列民如何得到安慰、拯救及榮耀。
 
新約聖經直接引用以賽亞書的有廿一次之多。比所有其他先知書,被引用的總數還多。主耶穌開始出來傳道時,第一次記載祂在會堂裏讀的聖經就是以賽亞書(路四16-21)。腓利遵從聖靈吩咐在曠野路上,遇見埃提阿伯太監所讀的聖經也是以賽亞書(徒八29-35)
 
所以以賽亞書是一卷十分重要的書。更是預言彌賽亞最詳細的書,是舊約中的新約,是整本新約的根基。

先知書總論

先知書是在期盼之中向前望向基督,那將來臨的彌賽亞。早期的先知:何西阿、約珥、阿摩司,期待著國家藉彌賽亞重建。以賽亞及彌迦預言基督的來臨帶來普世性的救恩,但俄巴底亞、約拿、那鴻、哈巴谷和西番雅警告上帝會對國家有所報應。哀歌之中為著上帝對國家的報應而產生哀傷的情懷,但耶利米尋求在基督裏的約的再被肯定。以西結期待國家能在宗教上重整過來而但以理則在政治上的重整。在被巴比倫擄掠之後,哈該及撒迦利亞先知勸勉子民重建他們的信仰而瑪拉基就在社會和道德的重建。

預言的意義:
1. 先知這個字是從「宣告」的字義而來,所以先知就是上帝的出口,是上帝向子民說話的器皿。
2. 預言在廣義上是講述出來,而在狹義上是預言將來的事。

聖經之中對先知的描述:
        1. 神人(王上12:22)
        2. 耶和華的僕人(王上14:18)
        3. 耶和華的使者(42:19)
        4. 先知(撒上9:9)
        5. 守望的人(西3:17)

測驗先知的真偽:
1. 所說的能否成就(18:21,22)(偶然的應驗不能證明是真的先知(13:1,2))
2. 是否使別人遠離上帝(13:1-3)
3. 有否使用靈謀的器具(18:10,11)
4. 耶穌基督是否預言的中心(19:10)

預言的歷史:
1. 一個預言是上帝對亞當夏娃說有關彌賽亞的來臨(3:15)
2. 亞當的後裔以諾預言基督的來臨(14)
3. 挪亞說出有關他三個兒子的預言(9:25-27)
4. 亞伯拉罕被稱為先知(20:7),而雅各(37:6,7)與約瑟(37:6,7)也是說預言。
5. 摩西被算為先知 (18:15)
6. 在摩西與撒母耳中間也有其他的先知(6:8),但由撒母耳開始一所先知學校(撒上19:20)
7. 在舊約之中最出名的一對先知是以利亞(王上)及他的接班人以利沙(王下)
8. 新約之中有施洗約翰(11:9)。由耶穌(參申18:15)開始,隨後有使徒與先知(2:20),他們是早期教會的基礎,最後的一個先知是使徒約翰(22:6,9)

預言信息的來源:
1. 「上帝從古時藉著眾先知多次多方的曉諭列祖」(1:1)
2. 有時上帝藉異夢(37)或是異象(7)
3. 上帝有一次用聲音直接說出(撒上3),而最多的次數是用一個內心的聲音(;1)
4. 藉過去所寫的(9),或是天使(19),有時藉大自然(19)、神蹟(6:37)

傳達預言信息的方法:
1. 藉先知的口傳出(撒下23:2)
2. 藉先知給予視覺的信息:a. 何西阿與不忠妻子的婚姻(1)
                                      b. 先知亞希雅將新衣撕成十二片(王上11:30)
                                      c. 以西結劃耶路撒冷城於磚上說出城會被陷(西4)
3. 神蹟。
4. 先知的寫作:a. 哈巴谷先知(2:2)
b. 耶利米先知(30:2)
5. 聖靈的啟示(林前2:3),聖經的記載(提後3:6)

預言信息的內容:
1. 基督是信息的中心(10:7;24:44;10:43;彼前1:11)
2. 彌賽亞的來臨(基督);彌賽亞的工具(以色列)(3:8)

預言的重要性:
1. 上帝在人類歷史之中的作為。
2. 歷史是有一定的方向和目標(猶太的先知給予歷史一個直線的觀點,不像東方和希臘所提供的是一個循環的觀點(Cyclical)
3. 與過去、現在、將來有關。
        a. 過去:成為現在的鑑誡(林前10:11)
        b. 現在:在叛逆的日子成為一個改革;在平順的日子成為提醒。
        c. 將來:是現在的目標。


 
 
年份(主前)
經文
   
主題
 
俄巴底亞書
耶和華的敬拜者
840-830
王下8-12
羅波安、亞哈謝、亞他利雅、約阿施()
懲罰
約珥書
耶和華是上帝
830-820
王下12
約阿施()
訪問
約拿書
鴿子
780-760
王下14
耶羅波安二世()
使命
阿摩司書
承擔重擔者
755-750
王下14
耶羅波安二世()
威嚇
何西亞書
救恩
760-710
王下14-17
耶羅波安二世、撒迦利亞、沙龍、米拿現、比加轄、比加、何細亞()
疏遠
以賽亞書
耶和華是救贖
740-690
王下15-21
約坦、亞哈斯、希西家、瑪拿西()
救贖
彌迦書
誰像耶和華
735-700
王下15-20
約坦、亞哈斯、希西家()
控告
那鴻書
憐憫
650-620
王下21-23
瑪拿西、亞們、約西亞()
毀滅
西番雅書
耶和華保護
630-620  
王下22-23
約西亞()
維護
哈巴谷書
擁抱
620-605
王下22-24
約西亞、約哈斯、約雅敬()
公義
耶利米書
耶和華建立
625-585
王下22-25
約西亞、約哈斯、約雅敬、約雅斤、西底家()、尼布甲尼撒
警告
耶利米哀歌
哀傷
585-580  
王下25
尼布甲尼撒
不快
以西結書
上帝的力量
593-570
王下24-25
西底家()
榮耀
但以理書
上帝是審判者
606-530  
王下23-251-4
約雅敬()、尼布甲尼撒、巴沙撒、大利烏、古列
統治
哈該書
節日
520
5-6
所羅巴伯、大利烏一世
考慮
撒迦利亞書
耶和華記念
520-480
5-6
所羅巴伯、大利烏一世、薛西
完美
瑪拉基書
我的使者
430-420
13
亞違薛西、大利烏二世
變節

以賽亞書鳥瞰

一、概要
作者是先知以賽亞,他活於猶大王烏西雅、約坦、亞哈斯、希西家秉政時間(主前758694),參一1。書之性質是刑罰──歷史──預言──。題目是上帝的拯救。鑰義是彌賽亞的來臨,鑰節是九67
二、題旨
以賽亞是著述先知中的最大者,他有超人的能力,勸諫君王、指責罪惡、預告刑罰之來到,但是他也附加平安、祝福、公義與繁榮的無價希望。他為上帝工作了六十年,其中包括好王與壞王,結果在惡王拉西手下慘死。
三、大綱
猶大、以色列及鄰國要受的刑罰(一至卅五章)
顯明上帝拯救的特別歷史(卅六至卅九章)
瞻望不久的將來(基督之來)及遙遠的未來(4466)
二個主要的分段︰卅九章論刑罰,廿七章說到安慰。
四、特征
以賽亞年輕時在異象中看見上帝,於是將自己獻上(1)。他的奉獻也影響他的著述。以賽亞的體材是高雅的,又富於修辭,在他尖刻的諷刺與譏笑之,他又用了栩栩如生的語辭。
他生為詩人、演講者、政治家與先知。表現出他的勇敢、徹底誠實以及大無畏的精神。不拘在君王及群眾面前,他都毫不遲疑地預告刑罰的來到,與他同時代的有何西阿、那鴻、與彌迦。
五、顯著的教訓
以賽亞所見的異象以及他所觀察到的反應解說了他至大的成就,他這種奉獻給上帝的人,在任何時代都是急需的。
以賽亞生為青年先知,目睹本國高度的國力與繁榮,堪與所羅門時代相比,可是繁榮帶來了國內的貪戀與世俗化。真正的崇拜退化了,淪於形式。於是上帝呼召他的人宣布,罪行的刑罰,將不可避免地來到。舊約最大的預言之一是七14,在此預言主耶穌為童貞女馬利亞所生。
以賽亞大部分的預言是論到當時的困難,呈現他眼前的是亞述和埃及躍躍欲試的野心,而猶大國正夾處其間,四面受敵,在其邊境上有敘利亞、摩押、非利士、與以東的人民。以賽亞書所寫的就是關乎這些國家的命運。聖經中最值得注意的預言之一是古列被提到為上帝指明的救贖者(四十一25;四十四28至四十五4)
先知以賽亞信息的最高點在五十三章。
六、特色
主耶穌在拿撒勒的會堂中引述了六十一章12節的話(路四19)
以賽亞為國家的最大祈禱是在六十三章719節。
由於本書救恩的內容,有些人稱以賽亞書為第五福音,希西家特殊祈禱的蒙應允是在三十七章。
七、了解的關鍵
以四福音書為背景來念以賽亞書,你就會喜愛本書。以即將來到的祝福與榮耀為遠景來讀以賽亞書,就能得到快樂。

2017年5月16日 星期二

巴勒斯坦的本土

1. 嚴格來說,“巴勒斯坦”是指約旦河西的迦南地;但因以色列人佔據了約旦河東的部分地方,“巴勒斯坦”一語有時也鬆散的將約旦河東兩支派半所住的地也包括在內。

2. 巴勒斯坦位處亞洲西南邊緣,臨近地中海,是一塊美麗而豐富的土地。

3. 粗略來說,巴勒斯坦看似一個41之比的直立長方形(或說直立四邊形),唯西南角略向西(向左)闊了出去。

4. 若連約旦河東之地也包括來說,巴勒斯坦算是由五條南北走向而並排的地帶組成。由左面說起:

a. 沿岸平原(Coastal Plain

1)沿地中海海岸由北至南的是一條平原地帶,比水平線略高;

2)在北面起自亞哥(Acco)以北20公里(約12哩半)海法灣(Bay of Haifa)的北端之處。起始之處是一個較窄的平原地方,東西闊約5公里(約3哩);

3)稍為南下到達海法灣畔之時已闊達13公哩(8哩);

4)到海法灣南端,被一帶西北往地中海伸出、而東南向內地延伸的迦密山脈(Mt. Carmel)完全打斷;

5)沿岸平原在迦密山脈左面(西南面)再繼續向南擴展:

a)這一段沿岸平原也叫做沙崙平原(Plain of Sharon:參賽三十五2“迦密與沙崙的華美”;又賽六十五10);

b)它起先是一個尖窄的平原地帶,長達30公里(約18哩半),闊則只有4公里(2哩半);

c)及至Nahal Tanninim的南端,平原開始闊達;

d)來到亞雅崙谷(Valley of Aijalon)之處有20公里(約12哩半)之闊;亞雅崙谷提供了一條東行進入東面山區地帶的路徑;

e)在亞雅崙谷的南面,海岸平原的東陲跟巴勒斯坦的第二條南北地帶(示非拉平原或低地,參下文)會合;

f)亞雅崙谷南面的沿海平原,就是非利士人之地。非利士地有五大城鎮:亞實突、迦薩、亞實基倫、迦特、以革倫(撒上六17)。

6)海岸平原再南下就去到迦薩(Gaza)以南,跟“南地”(Negev)連合;

7)沿海的平原(和山間的平原)有適合穀類生長的肥沃土地。

b. 示非拉低地(Shephelah

1)示非拉低地其實只算是半條(或更短)中間插入的地帶;

2)它在沿岸平原的半腰處(亞雅崙谷)向南開展,到猶大山區南端,接入南地(Negev);

3)區內散佈著一些低山,一些由南至北的山谷,將這塊低地分為東西兩半;

4)但區內也橫放著幾條東西走向的路徑,溝通了西面的平原和東面的山地。

c. 中央山地(Central Mountain Ranges

1)第三條南北地帶是處於巴勒斯坦中脊位置的山地。山地北部起自“上加利利(Upper Galilee)”:

a)這地區群山雄偉壯觀,卻是難以跨越;

b)中央有高及1000公尺(3280呎)的山峰;

c)群山的東面有峭拔的懸崖,直插東面的裂谷地帶(見下段)。古代商旅都迴避這個山區。

2)在下加利利(Lower Galilee),山地被一些廣闊、東西走向的山谷所切斷,造成一些通道,讓人從沿岸平原東走到加利利海一帶地方;

3)下加利利以南是耶斯列谷(或耶斯列平原,Valley of Jezreel),山地繼續中斷

a)耶斯列平原像個斜放的三角地,由西北(尖端)向東南走,由沿岸平原伸展到約旦河谷;

b)南北最闊處達25公哩(約15哩半)。

4)在耶斯列平原南面,山勢再高聳險峻,形成以法蓮山地:其中撒馬利亞山峰高達900公尺(2953呎);示劍和伯特利都在以法蓮山地裡;

5)撒馬利亞山以南(在Nablus以南)有一道南北走向的狹谷;眺過山谷,南望是伯特利山區,內有幾個山谷,當中的山路是相當的迂迴;

6)再南下就是耶路撒冷山地,北部是個細小的高原,接著是東西走向的山谷,方便了遊人由示非拉低地往東而行;

7)在伯利恆以南是猶大山地

a)山勢再高聳宏偉,山峰也有高達1000公尺的,與上加利利山區中的高峰遙遙相對;

b)希伯崙就在猶大山地裡。

8)高山然後向南轉低,滑落南面的南地(Negev):

a)“南地”(Negev)是統稱巴勒斯坦猶大山地以南那個遼闊而乾旱的南方地區。其中多是平原,但也有山脈;

b)南地是一片荒野,幾無可耕之地;

c)別是巴就在南地裡,算是猶大境最南的城鎮。

9)由耶路撒冷山區到猶大山地的一段山區,是傍著西面的示非拉低地而行。

d. 裂谷地帶(Rift Valley

1)第四條南北地帶是一條長長的裂谷。它其實是一直延伸到東非;

2)裂谷的北端有呼勒湖(Lake Huleh)。呼勒湖的湖水向南流入加利利海:加利利海海面是低於水平線210公尺(689呎);

3)加利利的海水向南流經約旦河入死海;

4)死海海面低於水平線400公尺(1312呎),死海海底更是再低400公尺(1312呎)。死海是一個死湖,河水流入而不流出;

5)除了那緊貼著約旦河的河畔,裂谷地帶沿途都是屬於半乾燥或乾燥地方,甚至是沙漠般的地方;

6)死海以北、約旦河西的河畔平原有吉甲和耶利哥等城鎮;

7)死海西面、猶大山地對下的裂谷地段是為猶大曠野;

8)死海以南的裂谷,直到亞喀巴灣(Gulf of Aqaba)上的以旬迦別(Ezion-geber),叫做亞拉巴(The Arabah);不過“亞拉巴”有時也包括約旦河谷一段的裂谷地帶(申一1);

9)一些關於距離的數字:

a)約旦河直距約112公里(70哩);

b)由加利利海的北端到古時死海的南端,長約205公里(約127哩);

c)由迦薩對開的海岸到死海東岸,闊約116公里(72哩);

d)由迦密山對開海岸到加利利海東岸,闊約70公里(43哩)。

e. 河東山地(Eastern Mountain Ranges

1)第五條南北地帶是在裂谷東面崛起的山地。地帶起自加利利海的東北:

a)山勢有高達1100公尺(3609呎)的;

b)從這裡再北上就是連向大馬士革的高原;

2)在加利利海以南的是一個像約旦河西面的中脊山區的山區;河東河西兩個山區東西相對;

3)再南下是個高達800-900公尺(2625-2953呎)的高原地帶;高原地方有可作農牧之地;

4)這個山脊地帶有幾條橫流的河流,將它切斷,造成深深的狹谷。

5)在約旦河和死海東面的河谷,由北至南包括:

a)雅穆河(Yarmuk River

b)雅博河(Jabbok River

c)亞嫩河(Arnon

d)撒烈河(Zered River

6)在河東山地以東,是一望無涯的敘利亞沙漠(Syrian Desert

5. 附:關於約旦河東的“基列”

a. 約旦河東的山地是一帶密林,稱為基列地;

b. “基列”一名基本上是指約旦河東以色列人的屬地。但這個名字可以有以下不同的廣義和狹義的所指:

1)山區基列:

a)“基列”一名最狹義是指由希實本(Heshbon)以西的死海北端,向北伸展到靠近加利利海以南的雅穆河(Yarmuk River)之間的一帶叢林山區(申二10,三10);

b)這個山區基列中間有雅博河(Jabbok River)將它南北一分為二(瑪哈念就是在雅博河的河岸上)

1〕雅博河以北的半部分曾為亞摩利王西宏所有(書十二5),後來歸為約旦河東瑪拿西半支派所有(這半支派還擁有巴珊地);

2〕雅博河以南的半部分曾為巴珊王噩所有(書十二2),後來則歸迦得支派所有。

c)由於山區基列這樣一分為二,經文有時會籠統的稱其中的一半為“基列地”(申三15就稱北面半部分的基列地為“基列”;比較書十七15-6);但經文有時又會準確的說明那只是“基列的一半”(指南面半部分,書十二2;指北面半部分,書十二5,十三31);

d)在這狹義的山區基列以北的一大片平原就是“巴珊”地。約旦河東的瑪拿西半支派也得了這巴珊地為業;

e)在迦得東面的是亞捫人之地。

2)高原基列:

a)“基列”一名也可以指在狹義的山區基列地南面延展到死海中部的亞嫩河(Arnon River)之間一片起伏不平的高原地帶;

b)呂便支派得了這個地區為他們的地業;

c)例如:撒上十三7就說到有些幫助掃羅王的希伯來人因為怕由西面進襲的非利士人就往東面逃走,過了約旦河,逃到“迦得和基列地”:

1〕這裡的“迦得”是指在約旦河東迦得支派的屬地(在狹義的山區基列上);

2〕“基列地”則是指這個屬呂便支派的高原地帶。

d)在高原基列南面就是摩押地。

3)廣義基列:

a)“基列”一名在最廣義的層面來說,是可以指約旦河東包括瑪拿西半支派、迦得支派和呂便支派的整片土地(即也包括了巴珊地和其它地方);

b)例如:王下十32-33提到亞蘭王哈薛攻擊以色列的境界,“從約旦河以東〔起計〕的基列全地,〔就是〕迦得人、呂便人和瑪拿西人之地,〔即〕從靠近亞嫩河的亞羅珥起,至基列和巴珊”。這裡提到兩個“基列”:

1〕首先提到的“基列全地”就是最廣義的基列,指約旦河以東屬以色列的整片土地,包括了“迦得人、呂便人和瑪拿西人之地”;

2〕其後提的“基列〔和巴珊〕”則是指巴珊地以南的山區基列(又參申三十四1;士二十1;王下十五25)。

巴勒斯坦的四周

1. 巴勒斯坦的西面

a. 若以巴勒斯坦地為我們要注意的焦點,我們看見巴勒斯坦是在地中海的東岸上,以地中海的海岸線為它西邊的界線;

b. 這個向海的西面為巴勒斯坦地提供了海路對外的接觸。一些重要的港口(例如:巴勒斯坦中部的約帕)就座落在這個地中海的海岸線上。

2. 巴勒斯坦的西北面

a. 巴勒斯坦的西北面仍然是地中海的海域;

b. 腓尼基(Phoenicia)這個有名的海上王國就在迦密山(Mount Carmel)山麓北面,形狀狹長,於亞蘭和地中海之間;推羅、西頓、烏加列等重要城鎮就座落於此;

c. 跨過地中海到再西北的陸地,是小亞細亞之處(或稱亞拿妥利亞〔Anatolia〕高原,即今日之土耳其一帶),那裡住著許多民族,曾在不同的時間,因受著更遠方的民族的南下入侵,他們被逼也向南遷,在巴勒斯坦較遠北面的地區入侵,及聚居在亞蘭人之地。

3. 巴勒斯坦的北面

a. 巴勒斯坦北面是亞蘭人的地區。大馬士革是亞蘭諸城邦的一個重要代表,立於巴勒斯坦往美索不達米亞的大路上;

b. 哈馬是在大馬士革再北的地方;

c. 巴勒斯坦的北面沿地海海岸線有推羅、西頓等重要城鎮;再北上是古代烏加列的所在地;

d. 巴勒斯坦北面有黎巴嫩山和黑門山;黎巴嫩山尤以香柏樹(或香柏木)著名。

4. 巴勒斯坦的東北面

a. 經過巴勒斯坦北面的地區,東轉即到巴勒斯坦的東北地區。這個也是一個亞蘭人的地區;

b. 來到巴勒斯坦的東北這裡,我們是來到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源頭。這兩條重要的河流,向南流入美索不達米亞地域;

c. 哈蘭、迦基米施等重要古城就是在這個地域裡。

5. 巴勒斯坦的東面

a. 原則上,巴勒斯坦是以加利利、約旦河和死海為它東面的邊界;

b. 約旦河東面曾一度為亞摩利人之地,但自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來到約旦河東面之後,約旦河東面一帶地方即落入以色列人手上,分配與呂便、迦得和瑪拿西半個支派;

c. 在約旦河東:

1)在瑪拿西半支派東南、迦得以東的,是亞捫人之地;

2)在呂便以南的、死海南半東面的,是摩押人之地;

3)在摩押撒烈溪以南、死海以南,直到亞喀巴灣(Gulf of Aqaba)上的海港以旬迦別(Ezion-geber),是以東人(西珥)之地。

d. 在呂便、迦得和瑪拿西等兩個半個支派所分得之地、在亞捫和摩押的再東面,是廣大的敘利亞沙漠

1)敘利亞沙漠東延至美索不達米亞;

2)南連阿拉伯沙漠;

3)在東、西、北三面覆蓋著敘利亞沙漠的,是一個向北而拱的彎月形地帶。這個地帶土地肥沃,自古即吸引不同民族逐流而居,繼而發展至沿途繁榮且重要的城鎮,也帶動頻密的商旅往還,學者稱之為“彎月形肥沃地帶”(Fertile Crescent)。

4)“彎月形肥沃地帶”包括了東面的美索不達米亞、北面和西北面的亞蘭、西面的巴勒斯坦;

5)古代的人多不會橫渡敘利亞沙漠,多是沿“彎月形肥沃地帶”往還。

e. 美索不達米亞是蘇默人(Sumerians)、亞述人和巴比倫人的發源地;

f. 考古發現的吾珥古城就在幼發拉底河下游,在巴比倫城東南方,近波斯彎口;

g. 尼尼微城和亞述城在底格里斯河中游,在巴比倫城西北方;

h. 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向東南方向流過美索不達米亞之地,流入波斯灣(Persian Gulf);

i. 在美索不達米亞再東去,是查格羅斯(Zagros)山脈地帶,是以攔人出沒之處

1)以攔人也曾從查格羅斯山脈地帶西進,攪擾美索不達米亞一帶地方;

2)亞述就是被以攔人和巴比倫人的聯軍亡掉的;

3)卡西人(Kassites)和瑪代人(Medes)也曾聚居於查格羅斯山脈地帶;

4)書珊城就在巴比倫城東面、以攔人之地。

6. 巴勒斯坦的東南面

a. 巴勒斯坦的東南角是死海,在死海的東面是摩押人之地;

b. 在摩押以南(即巴勒斯坦的東南面)是以東地,由死海南端(與摩押地接壤)直到“紅海邊”:“紅海”(Red Sea)是在西奈半島南面的海,分隔非洲東北部和阿拉伯;範圍也包括西奈半島西面的蘇彝士灣,以及東面的亞喀巴灣(參出十四1-31有關的註解);

c. 向東南方向跨過以東之地,是廣大的阿拉伯半島,它基本上是一個沙漠地帶。

7. 巴勒斯坦的南面

a. 巴勒斯坦的南面是個曠野地帶(包括猶大曠野),統稱為“南地”(Negev);

b. 再南面就是西奈半島;

c. 西奈半島的東、南、西三面環海,就是“紅海”;

d. 以色列人出埃及入迦南,就走過了西奈半島的曠野路。

8. 巴勒斯坦的西南面

a. 巴勒斯坦的西南面與埃及接壤,兩地以埃及小河為分界線;

b. 埃及不但是文明古國,以色列人也在當中寄居了430年;

c. 以色列人入迦南後,尤其是在王國分裂以至南國獨存時期,鑑於迦南位處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之間,成為兩個強權接觸必經之路,也是兩個強權必爭之地。埃及對以色列的政治有很重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