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2日 星期五

阿摩司書之重點與內容

 

1. 罪惡與審判的宣告八個口諭(1-2章)

 

耶和華的怒吼(一1-2)

       

上帝對圍繞以色列國的民族逆時針的宣告:

 

大馬色的行為(一3-5)

 

    給迦薩和推羅的信息(一6-10)

 

以東和亞捫(一11-15)

 

摩押和猶大(二1-5)

 

以色列的罪惡(二6-16)

 

2. 罪惡與審判的勸告三篇講章(3-6章)

 

每一篇講章都是以「當聽耶和華的話」為開始(摩3:1; 4:1; 5:1):

       

a. 第一篇:上帝審判的原因罪惡(3章)

 

上帝發命令(1-8)

 

撒瑪利亞之罪(三9-15)

 

b. 第二篇:神審判的結果毀滅(4章)

 

巴珊的母牛(四1-3)

 

預備迎見你的上帝(4-13)

       

c. 第三篇:呼喚以色列人悔改(5-6章)

 

喪禮的悲哀(五1-17)

 

撒瑪利亞無安全(六1-7)

 

國家的崩潰(六8-14)

 

3. 審判與復興的異象六個異象(7-9章)

 

    (其中五個有關上帝的審判,一個有關所應許的復興。)

 

每一次都是以「主耶和華指示我」或是「我看見」為開始

 

三個異象(七1-9)

       

a. 蝗蟲的異象(7:1-3)

       

b. 火的異象(7:4-6)

 

        c. 準繩的異象(7:7-9)

 

在一個短暫時間的間序之中阿摩司迎戰亞瑪謝(10-17)

 

        d. 夏果的異象(8:1-14)

 

        e. 聖殿被毀的異象(9:1-10)

 

        f. 復興的異象(9:11-15)

 

 

 

阿摩司書的信息

 

先知阿摩司所傳講的信息主要被他對上帝正直和公義的認識。當他探訪北方的以色列時,他感覺到至少表面上,這個國家的經濟和軍事都是強盛的。他們不缺錢用,社會也都算安定。但是阿摩司有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他知道一個真正健康的社會,不能僅僅用經濟財富來衡量,而必須從這個國家的道德水平來正確評估。從道德上看,他覺察到這個國家正處在崩潰的邊緣,有許多的深溝隔絕富人與窮人,商人與顧客,祭司與平民,審判官與無辜的被告。軍事力量和財富只在少數人手裏,廣大的百姓是處在被壓迫和剝削之中。

 

先知對以色列社會的癖病的分析,激起他不可避免的一定要宣佈上帝的審判。讀起來,阿摩司書像是一本灰暗的作品,被審判的烏雲籠罩著。但是真正的幽暗不是因為宣告審判,而是因為社會的邪惡,這種邪惡必引致這樣的審判。

 

以色列社會中的邪惡還被假冒偽善的宗教摻雜著,這種宗教使得社會不義的行為,得以掩飾起來。因此,我們發現阿摩司不但批判社會的不義,而且猛烈攻擊虛假的宗教,是它使人喪失良心,變成假冒為善者的掩護所。

 

阿摩司書較少從正面去指出積極可行之路,只在最後一章結束時以很少的篇幅論及(九11-15)

 

阿摩司其人其事

 

阿摩司和北國的先知何西阿是同一個時代的人。阿摩司雖然是南國猶大的居民,但是和何西阿一樣對北國以色列傳道。儘管阿摩司和何西阿是同時代的人,並且向同一地區傳道,但卻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他們傳講的信息,也因為他們不同的個性而有不同的形式。因此他們可以從兩個不同的角度,提供我們主前第八世紀後半葉,同一個時期以色列人的歷史情況。如果說何西阿書的重點是尋求上帝的愛的話,那麼上帝的正直和公義則是阿摩司書的中心信息。何西阿比較注重宗教信仰制度方面,阿摩司則更清楚覺醒到以色列人信仰的社會含意。

 

阿摩司這個名字(字面上有「負重,擔重擔」的含義)在舊約聖經中沒有其他人使用,除了這本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經卷以外,也沒有其他有關這位先知的資料可參考。

 

他的家在一個名叫提哥亞的地方,位於南國猶大的境內。提哥亞既指一個村莊,或是一個區域。這個村莊座落在耶路撒冷以南約十二里的地方,這個地區則伸展到該村莊以東二十里,包括死海西北沿岸。提哥亞這個村莊(現代亞拉伯人稱之為提古亞)位於海拔二千七百尺以上,而提哥亞的曠野則向東陷進四千尺,進入死海。

 

還有阿摩司聲明他既不是先知,也不是先知的兒子(七14)。他的意思是說,從某種意義上講,他既不是全時間作先知的,也不是專職作先知,像其他先知那樣。事實上,我們知道他平常的工作有三方面:

 

(一)牧人(1),指有點羊群的擁有者,或者經營羊群的意思。

 

(二)牧畜者,同樣,希伯來原文的這個字用在七章十四節中,可能他擁有大批甚至成群的家畜。

 

(三)果農,短時間從事水果的種植工作,培養和收成一種較苦的水果,這種水果生長在死海周圍村莊的無花果桑樹上(參七14)

 

也許他整個作先知的時間只有一、二星期,或者稍長一些,像一章一節所說的,在大地震的前二年,即兩年的時間。他可能只是一個普通的人,一個商人;但在他短暫的一生中,他蒙召作先知,並在外國從事先知的工作。他在履行責任時,順從上帝的呼召,並在反對的人面前堅定不移。

 

彌迦的信息

 

像其他的先知,彌迦也緊緊抓住永生的上帝。他的上帝是實在的,因此在人生的各方面都被意識到,上帝不但與生活有關,也與商業、法庭的處境有關。不僅如此,上帝不單是與選民立約的上帝,也是所有民族和國家的上帝;祂不單只介入以色列,而且也包括其他國家。

 

彌迦深明上帝的公義,彌迦向猶大的人民,特別是耶路撒冷的居民,宣講上帝的話,有時也向北部的以色列國宣講。他洞察自己所生活的社會。好像正在北國工作的阿摩司,彌迦能夠看見他的社會表面之下所隱藏的,並且揭穿其毛病。他看見有權勢的人剝削貧困者,法廷怎樣腐敗,而統治者和宗教領袖,在履行他們的職責方面,都失敗。他充分地認識到,這個國家的宗教信仰,只會令事情變得更壞;因為宗教的活動卻混合了道德的墮落。

 

彌迦指出人民在道德方面的敗壞,也說明公義的上帝絕不會漠視這種不義,因此,一個邪惡的社會,必然要面臨上帝的審判。在彌迦的信息中,這種審判不會是抽象的或很久以後的事。他把這個國家內在的衰弱和來自北方亞述帝國的軍事威脅連繫起來。亞述是可怕的,她不單是一個強大的敵人,其實是上帝施行審判的有力工具。他預料到耶路撒冷的毀滅和隨後的被擄,也許是他早期曾經前往撒瑪利亞(主前七二二年)工作,想起北國是如可受審判。相信當時人民的反應,會把彌迦的信息當著是一些大膽的妄言;一個先知,怎麼能向上帝的百姓和聖城,宣告他們將落入別國手中呢?先知一方面看到這國家的敗壞必招來審判,另一方面,他覺得立約的上帝,有權對那些忘記立約的百姓,施行祂的審判。

 

但是彌迦的信息,遠超過他的時代,涉及將來的世代。在第五章,帶有未來的和彌賽亞盼望的語調;越過審判以後,仍然有新希望。

 

先知的信息就這樣混合著光明和黑暗。他被稱為「以色列的良知」是因為他的話尖銳地指出他那個時代急速衰落的道德。然而,還有一點希望為將來的世界存留;不過現在還不能看見它,必須先等到人類的邪惡得到審判以後。先知的信息在當時聽來像是異象;這異象一方面由新約實現,但另一方面卻含有對未見之事的希望。

 

 

復興的異象

 

阿摩司書九章11-15

 

這卷曾經一直被審判的烏雲罩著,短短九章的阿摩司書,現在突然以比較歡樂和充滿希望的信息結束。日子將到!在這幾節經文中,先知以堅定信心說著:到那日以色列人將要歸回重建他們的家園,他們將生活在上帝的賞賜和興隆之中。

 

語調的轉變是這樣明顯和不自然,以致在一些聖經學者之間引起爭論:到底這最後幾節是阿摩司的原著,或者是後世的人加進去的呢?這類的爭論是不容易解決的;公平地說:大部分現代的學者把它當作一段附錄,論述將來的事,也許是公元前第六世紀猶大被擄以後的事。

 

不管它們是來自阿摩司先知本人,或者是另外的聖經編輯或先知的門徒加進去的,它們都是聖經的一部分。並且在我們研讀阿摩司書的時候,它們是全書一個重要的部分。十分明顯,阿摩司的信息對於古代的以色列是很重要的,對於他們以後的世世代代是否也都同樣重要?而最後這幾節,正好使先知的信息得以完整無缺。因為缺少了這幾節,阿摩司書作為一個整體,將過於偏向一邊;然而加上了這幾節,就帶出了一個重要的觀點:即使在最黑暗的審判信息之後,就是在審判進行了以後,仍然有希望的應許存在。

 

在所有審判的災難過後,將可期望有一個重建的日子來到;因為這是一個重建的日子,表明審判必將過去。上帝的選民的破壞了的世界,將被重建;那裏的土地將再一次獲得豐收;新的城市將在過去的廢墟上再建立起來。當這一切發生的時候,當上帝的選民再一次復興起來以後,將一直存到永遠;這個新生的國家將永不再被毀滅。這才是這本書的結尾:一個光輝燦爛的遠景,在前面黑暗的背景下產生出來。

 

聖殿被毀的異象

 

阿摩司書九章1-10

 

在這個第五個異象中,我們清楚看到,情況愈來愈壞。在開始兩個異象中,審判還只是警告(威脅)和勸勉。在第三個異象中,災難看來不可避免;在第四個異象中,以色列人的最後結局已經很明顯。但是先知還沒有最後定論,直到第五個異象,才再一次最後的肯定國家崩潰的來到。最後這三個異象,好像長的葬禮的過程一樣:首先在家中舉行,然後在教會中進一步舉行,最後在墳墓旁舉行。在這個最後異象的敘述過程中,我們看見阿摩司好像站在這個國家的墳墓旁,屍體正要放進土裏。

 

這個異象的背景是在聖所裏;可以假定以色列人在伯特利的聖所。阿摩司看見耶和華站在祭壇旁,並聽見祂說話。祭壇是一個表明上帝和以色列之間和平的象徵。但上帝的話裏毫無和平。祂宣佈毀滅:從聖殿本身,以及其中有的,乃至所有的人都包括在內;沒有一樣能逃避,也沒有誰可以倖免地震的毀滅;無論是地上的,或者是天上的,從高山到海洋,無一能夠躲藏,因為上帝已定睛看以色列人,決定「降禍而不降福。」(4節)

 

下面接著是一首詩,讚美至高的統管宇宙萬物的上帝(5-6節)。異象中啟示出來上帝的審判,表明耶和華是天地的主宰,祂控制著自然界,祂可以對它們造成威脅。

 

然後,好像有人提出甚麼異議,於是阿摩司強調指出,在審判的時候,以色列再不是一個被上帝特別揀選的國家。他們在從埃及地被救贖出來時,只不過是世界上的一個普通的國家,他們與「古實人」(更準確的講是指努比亞人,那些生活在尼羅河南岸的人)本質上沒有區別,與從迦斐託來的非利士人沒有區別(見一6-7),與從吉珥來的敘利亞人(見一5)也都沒有區別。所有的國家在上帝的眼光中,都有相同的地位;它的意思同樣也是說:所有的國家都要對公義和正直負責。所以阿摩司宣佈說:『主耶和華的眼目察看這有罪的國。』(8節);犯罪和不義的,不但要遭受審判,而且要除去他們被揀選所帶有的特權。

 

先知最後的異象和他的詳盡解釋,加強說明了他傳道的兩個基本題目:審判從聖殿開始、當公義和公平一旦被拋棄,他就再沒有特權存在

 

我們不必對這最後數節太過強調:它們似乎指出將來還有希望。第八節最後一行告訴我們,上帝不要完全滅絕雅各(以色列)家;第九、十節用了一個篩子作比喻,說它將不讓好的穀粒落在地上。事實上留下一線希望,希望將來有一天(不是現在)上帝會憐憫,也許阿摩司完全相信那日必將到來。

 

夏天的果子之異象

 

阿摩司書八章1-14

 

這第四個異象好像第三個一樣,開始描寫一些阿摩司所看到的;隨後是上帝和阿摩司之間的對話,並在對話中發出上帝關於審判的聲明。

 

阿摩司看見一個籃子(筐子),其中裝有「夏天的果子」;這些果子是表示某一個生長季節的成就,這個季節大概是八月末到九月初之間。雖然在這個季節有許多種果子可能是先知所指的,但最有可能的是一種供人吃的水果,例如無花果。如果這個異象藉著物質環境喚起我們想到甚麼,那就是這個異象表示在夏天或早秋,在第一個異象發生的春季(七1-3)之後半年時間。

 

上帝問阿摩司看見甚麼,他回答說:「一籃qayits(「夏天的果子」)。」

 

對此,耶和華說:「qets(「結局」)已到了!」這個異象引出上帝關於以色列的結局近了的宣講。這裏的兩個字qayitsqets,在詞源上並無關係,倒是它們的發音有點相似。好像果子是夏天的結局一樣,照樣以色列人的夏天也即將過去,收成審判的果子時機已經成熟。

 

這一段收集了先知各種宣講和摘要的聲明,第四個異象的主題在這裏進一步得到說明和發揮:以色列人的結局到了!這一段可分成四個部分,每一部分藉用自然界的現象,重點說明這個結局。

 

一. 地震(4-8節)。

 

在阿摩司書的開始,先知得默示,是在「大地震前二年。」(一1)現在再一次又提到地震(八8);在將來地震仍一直存在著,不過它不是一種自然現象,而是上帝審判的行動。雖然事情還未發生,但是它的影響描寫好像尼羅河漲起,如埃及河湧上落下;這是一個不太適當的明喻,但是用來描寫結局到來時地震的結果,是足夠有效的。在最後的大混亂、大災難之後,大地將被毀滅,必被拋起和陷下。

 

審判的是以色列的商人階層,那些靠著做賣買致富的人,他們靠著剝削窮人而逐漸發了財。先知對這些人的描寫是有聲有色的;這些貪婪的商人是極盼望節期的到來,他們問月朔幾時過去,安息日幾時過去(5節),這樣他們好販賣糧食,恢復他們的生意。發財的商人絲毫不顧「買賣公平」的標準,他們賣時用輕的量器,買時用重的;他們低價買入,高價賣出。當貧窮的人付不起買糧的價錢時,商人則販賣人口;為了謀利,窮人被商人賣作奴隸。阿摩司感覺到它的基礎是這樣牢固,以致只有地震,才能粉碎它堅固的結構。

 

二. 日蝕(9-10節)。

 

現在阿摩司提到第二種大災難,它更像是一種預兆,而不像是實際發生的;這第二種大災難就是太陽全蝕。科學家計算在先知生活的那個年代,至少發生兩次太陽全蝕的事:一次在公元前七八四年的 二月九日 ;另一次在公元前七六三年六月十五日

這場即將來臨的日蝕之起因,記載在第十節中。它將是一個歡樂的節期,變成傷心的時間;它轉化快樂的日子為悲哀哭號的日子。阿摩司在這裏好像繼續著在他前面(見四4-6;五21-24)對以色列崇拜的批評。但在這裏,審判與犯罪之間的關係是最有效的。在節期中,光是慶祝的光:上帝創造的光、真理的光、也是生活之光。但是由於對真神的崇拜的崩潰,它的虛假遮蓋住這個國家的生活,使之變成為黑暗,使節期失去意義,甚至成為一種嘲笑。因此,白天光明將變成白天黑暗,日蝕象徵著上帝眷愛的光也將從以色列中消失。

 

三. 饑荒(11-12節)。

 

在這篇信息中,饑荒是一種強而有力的訊號。從上下文我們可以看到,阿摩司預告一種真實的饑荒。不過他的信息的重點更加深刻,有些使他更加擔憂的事,那就是「上帝的話」的饑荒。時候將到,那些以色列人要翻山越嶺,從這極到那極,尋求上帝的話,但卻找不到。以色列人古代的一個最基本的信仰是:「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耶和華口裏所出的一切話。」(申八3)即將來臨的上帝話語的饑荒,是屬靈饑荒的頂點,不是肉體的饑荒。

 

四. 乾旱(13-14節)。

 

那些敬拜其他形形式式與這個國家荒謬的信仰相關的宗教者,將要『因乾渴發昏』。意思是他們要在即將來臨的乾旱中,最後完全死亡。

 

對於十四節的注釋存在著相當的困難。「撒瑪利亞的牛犢」,它的意思可以指外邦人的偶像,亞示瑪(Ashimah)也可以譯作「撒瑪利亞的罪」(中文聖經的小字);或者「撒瑪利亞所犯的罪」,暗指在國家的首都設立金牛犢的偶像。至於但,它是以色列北部的一個地方,在那裏有神龕,其中可能安放著牛犢的形象(王上十二29)。而別是巴則是位於南猶大國,它是一個古代的聖地,從北國來的香客仍有來此拜訪(參見五5)

 

無論先知所指的,是百姓敬拜偶像,或者特指他們對耶和華的虛假尋求和敬拜,這一點雖然不能肯定,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以色列人的敬拜已經徹底崩潰,因此完全不為上帝所接受。

 

上帝給他們的審判是:所有的年青人都要死(13節),以此加強了這個國家結局到了的信息(八1-3)。青年人為下一代帶來希望,所以他們的死亡將要加強對國家前途的絕望。

 

 

阿摩司迎戰亞瑪謝

 

 

阿摩司書七章10-17

 

先知的異象現在被一個描繪阿摩司和伯特利以色列王室大祭司亞瑪謝相遇的場面所打斷。這對峙的場面,是阿摩司在以色列簡短宣講的最後插曲;它在阿摩司書中的位置,卻是和第三個異象的內容和它所帶來的信息有關的。

 

阿摩司代表上帝說出:「我必興起,用刀攻擊耶羅波安的家。」

 

這句話很明顯是特別指著以色列的王室說的,為這場衝突留下伏線。

 

這段記述在整本書中是獨特的,這是唯一的一段清楚提供我們詳細歷史背景,和先知傳道的個人遭遇的經文。然而它的目的既不是為了提供我們歷史背景,也不是為了提供我們先知事蹟的資料,從整本書的角度來看,是要說明十七節針對大祭司及其家人的一段宣講的背景,以及這樣宣講的意思。

 

一. 先知和亞瑪謝相遇(10-15節)。

 

在實際相遇之前,阿瑪謝打發一個信差送消息給耶羅波安王。這個大祭司可能聽到,或者有人告訴他,關於先知宣告審判將要臨到以色列王的家。阿瑪謝是伯特利的大祭司,是王的僕人,因為伯特利長期以來就是王的聖殿所在地。(在本文裏,阿瑪謝只是簡單被稱為『伯特利的祭司』;伯特利雖然有很多祭司,但在英文中用定冠詞表示這個祭司是大祭司。)

 

阿瑪謝送給王的信息暗示阿摩司有陰謀反叛,甚至是叛國的罪。他的預言被解釋為「圖謀作叛」王;他的行動被說成煽動百姓危害國家。這樣講有一部分是事實,有一部分則是誣告。事實部分是阿摩司的確對王室說了話(9節);但是他並沒有特別講出耶羅波安要被刀殺死,像阿瑪謝的宣稱的那樣(11節)。百姓將被先知的信息所激起,這也是事實;但是先知激起百姓,並不是叫他們反叛王,而是希望他們能憂慮即將來臨的審判,積極去對待審判。

 

阿瑪謝是希望以此做為理由,把先知下到監獄裏去。他在伯特利有崇高的地位,很大影響力,和很多的財富。他是王的代表,在伯特利城鎮中享有特權。但是阿摩司那樣傳道,不但把事情搞壞,並且損害了他的美夢。先知推翻了提供阿瑪謝奢侈生活的基礎,這就是為甚麼他要對阿摩司進行攻擊。

 

接著的經文(12-15節)記載這兩個人實際相遇的情形。我們可以假設此時阿瑪謝得到一些從王而來的權柄,因此他命令先知回到猶大;暗示只有那樣他才獲得自由,免去被捕入獄。這個祭司還以為阿摩司的目的只是為了錢。所以阿瑪謝對阿摩司說,叫他「逃往猶大地去,在那裏餬口,在那裏說預言。」

 

阿摩司並不是一個對自己缺乏信心的人,所以他首先對大祭司的指示中關於他的動機作出反應:「我原不是先知……。」他的意思是他並不是職業先知,為吃飯而服務的;他的父親也不是先知。就正常的生活而言,他是一個牧人,水果農,及買賣牛羊的商人。這個回應表示阿摩司的生活非常之好,他不需要靠做職業先知賺錢。他所以在伯特利作先知,只有一個理由,且是唯一的理由,那就是耶和華曾對他說:「你去向我民以色列說預言。」(15節)。

 

二. 給大祭司的信息(16-17節)。

 

反駁了阿瑪謝的命令,接著阿摩司宣告了上帝特別對大祭司和他的家的宣講。針對著阿瑪謝對他所說:「不要向以色列說預言」。給阿瑪謝的信息是大祭司的妻子將要變成城中的妓女;他的兒女將在戰鬥中被殺;他所擁有的土地將被分,並送給他人;他自己將死在異鄉。所有這些上下文中的判決,都說明他們將在隨後的軍事行動中失敗,並且被擄到外國,就像十七節最後清楚表明的那樣。在城市被攻擊以後,阿瑪謝將被擄,並在被擄時死去。他的妻子雖然留在伯特利但可恥地賣淫求生。他們的孩子也將被殺。

三個異象

 

阿摩司書七章1-9

 

阿摩司書的最後三章組成這本書的第三部分。其中最突出的是關於先知提供的五個異象。三個記載在第七章開頭這幾節中,第四個異象在八章一至三節中,第五個在第九章開始。在這些異象中,阿摩司都是以第一人稱自稱,可能是他自己把它們記在日記中,或者是他口授給門徒的記錄。我們不能精確知道這些異象經歷的時間,然而,這一部分的內容看來和前一部分(三至六章)出自同一個時代背景,也就是我們前面已經熟悉的,阿摩司在撒瑪利亞城和崇拜之城伯特利的傳道中所提供的。

 

一. 蝗蟲的異象(1-6節)。

 

先知觀察到耶和華預備的一場蝗蟲的災害。接在異象的內容後面,隨即是先知的禱告(2節)。他十分清楚地看到,蝗災不是自然界的不幸,而是上帝審判的行動,以色列人犯罪的後果。所以他禱告說:「求你赦免。」

 

在他的祈求中,他直接求上帝憐憫:「雅各微弱,他怎能站立得住呢?」

 

回應先知的請求,上帝改變了祂的主意,取消了蝗災。

 

二. 火的異象(4-6節)。

 

阿摩司看見上帝叫火的審判臨到這塊地,他看見火開始燒燃。火的強勢,先知用「吞滅深淵」來說明。如果說第一個異象發生在春天晚期,那麼第二個異象反映仲夏的月份;在這幾個月期間,迅速點著的草,火焰是高的。阿摩司再一次求上帝停止火焰的瀰漫,上帝也再一次重聽他的禱告。

 

三. 準繩的異象(7-9節)。

 

在第三個異象中,阿摩司看見主站在一道牆的旁邊;也許這道牆就是撒瑪利亞的城牆,在祂手裏拿著準繩。準繩被建築的人用於兩種情形:建造城牆時,看看它是不是垂直;對於古舊的老牆,為了安全的緣故,看看是否要毀掉它。主站在牆上,說明這堵牆曾被正確地建築,祂用準繩量度看牆是否還保持正直。在這個異象裏接著有對話:主問阿摩司看見甚麼,他說「準繩」。這點象徵著上帝用準繩量祂的選民,看看他們是否還「正直」,但是發現他們不正,好像一堵危險的斜牆,為了安全之故,必須毀掉它。故此以色列因為她的歪斜,也必被毀滅,邱壇淒涼,聖所荒廢,被刀攻擊(參9節)。

 

這三個異象在形成和內容方面,有許多共同點,然而最值得注意的,是其思想的演變和發展,這在第三個異象結束的時候可以看到。前兩個異象代表典型先知代求的情形。上帝的威嚴即將施行審判,但是因為先知的禱告,呼籲上帝憐憫,於是審判避免了。前兩個異象說明上帝和祂的先知之特性。上帝是聖潔的,因此祂必定要審判罪人;另外一方面,上帝是有憐憫的,藉著祂的先知的禱告,祂動搖了祂的行動的決心。而先知在異象中看到災禍要臨到,立即禱告求憐憫,先知同樣也是被同情的心感動。

 

在第三個異象裏,當災禍過去以後,以色列的行為毫無改變;以前的審判避免了,但以色列人沒有改邪歸正。因此,當阿摩司覺察到毀滅的第三個異象來臨時,他不再禱告祈求避免;而上帝的憐憫已經在前兩個異象中顯明,現在第三個異象再也不指示審判停止。

 

 

國家的崩潰

 

阿摩司書六章8-14

 

這幾節帶來阿摩司書的第二部分(三至六章)的基本結論,在這第二部分裏包括一些先知在以色列中傳道的題目和信息。在這個作為結論的一段中,包括著一些最後收集的短信息,它們也許是從先知長的講章和可回憶的言論中摘取出來的,其中有許多關於阿摩司工作的見解,作為這一段的結束。下面我們分別來研究每一篇短信息:

 

一. 驕傲導致崩潰(8節)。

 

這篇信息是用一種嚴肅的語氣說出來的,強調這個特定結果的必然性。上帝指著自己的威嚴發誓,撒瑪利亞城,以及她的居民必被審判。這座城市墮落的根源是驕傲;而驕傲的原因是基於他們愚蠢地相信他們的強而有力的「堡壘」,或者軍事要塞。阿摩司宣佈,這種驕傲和盲目相信人的力量,是上帝所恨的;凡是上帝所憎恨的,必被毀滅。

 

二. 就是未死者也不殘存(9-10節)。

 

這兩節經文這樣簡單的寫法,是令人難以理解的。它好像預告戰後的情形:那時,從戰爭中剩餘回家的,將要被傳染病所蹂躝。戰爭中未死的,回到家中,則死於疾病中。因此,死人的遠親來和承辦人一起,想辦法為他們埋葬。但當他們在房屋裏尋找屍體的時候,他們用低沉的聲調交談著。傳染病明顯是上帝的作為,那些抬屍體的人因為怕上帝聽見再次發怒,所以神經質地耳語著。表面上好像描繪傳染病的恐懼,實際上不但指出國家崩潰的特徵,而且也使人覺悟到上帝發怒行動的情形。

 

三. 在耶和華出令中毀滅(11節)。

 

這短短的一節不但指出撒瑪利亞和以色列的居民將要被毀滅,而且強調耶和華是施行毀滅者。雖然我們十分熟悉先知的這種寫法,當它好像老生常談;但是這一點卻是阿摩司最難以和他的聽眾溝通的。上帝將是他們遭毀滅的作者,而不是某些外國強大的力量;他們遭毀滅將是完全的和最後的。雖然這個信息是夠清楚了,但是它卻難以準確的掌握,因為在當時對上帝這種做法是很難以理解的。

 

四. 自然事物的次序被顛倒(12節)。

 

藉著兩點疑問,阿摩司以一種教導的方式說明。以色列也已經顛倒了上帝和自然界的次序:「馬豈能在崖石上奔跑?人豈能用牛在海中耕耘?」(12節)無論那一種情形,必然都回答說:「不!」公平的汁露已經變成有毒,公義的水果變成茵蔯。這樣做的結果最終必然是愚蠢的,並不可避免地造成災難。

 

五. 軍事的力量並不可避免軍事的失敗(13-14節)。

 

在十三節這個地方玩一個詞彙遊戲,使得我們較難抓住它英文的原意。這裏的話是聽眾信心的聲明,它們指著這兩座城:羅底巴和卡拿(Karnaim) 。(卡拿這個地名在中文聖經中未出現過)

 

這兩座城可能是在耶羅波安二世統治時期,剛被以色列人武力奪取的。羅底巴是基尼烈海以南的一座城市,卡拿則位於巴珊以東。百姓提到這兩個地方,表示他們軍事力量的強大。但是羅底巴又有「一無所有」的意思,而卡拿的意思是「牛角」。先知的意思暗示說:你們只恃蠻牛般的力量,將「一無所有」。

 

藉著這番話,阿摩司拆穿了以色列人靠軍事力量的信心,事實上上帝已經預備了一個國家,「他們必欺壓你們(以色列),從哈馬口直到亞拉巴河。」(14節)

 

也就是從這個國家的極北到極南邊。以色列人由兩次地區性的衝突(指羅底巴和卡拿)所取得的勝利,建立起來的假信心,但是他們將要在即將來臨的戰爭中面臨失敗。

 

撒瑪利亞無安全

 

阿摩司書六章1-7

 

在阿摩司書的早些時候,我們曾經讀到先知譴責「巴珊的母牛」這個實例(四1-3),巴珊的母牛也就是指富裕的撒瑪利亞婦人。現在,先知的注意力集中轉向富裕而又有權勢的撒瑪利亞男人。好像他們的女人一樣,他們將因為驕傲、無憂無慮的生活、並大量消費在喝酒等方面而受責備。這幾節的背景,再一次反映在首都撒瑪利亞的情形;阿摩司由前一段所假定的以色列南部大宗教中心(慶祝節期),回到撒瑪利亞。

 

先知譴責「富貴的男人」分為兩部分,每一部分都以「禍」字引出來。每一部分的重點放在這個在國家中起領導作用的城市的不同方面:

 

一. 假的安全感(1-3節)。

 

這一段的第一行,首先指向錫安(耶路撒冷),曾經引起一些釋經家的猜疑。阿摩司是北國的先知,有人認為他不應該先指向猶大的錫安。因此,他們說這第一行是後來編輯聖經的人加上去的。但事實不一定如此,在這幾節中,阿摩司的觀點是國際性的,有好幾個外國的城市都被提到。而他所說的,原則上可以應用到所有「富貴的男人」;儘管先知重點指著撒瑪利亞──以色列人的首都講的,但也可以應用到其他國家的富人。

 

這個有禍的信息是傳給那些感到安全的,和那些無憂慮、容易過日子的人;因為他們的安全感是假的。現在我們看看為麼在第一節中首先提到這兩座城市:錫安撒瑪利亞。這兩座城市都是首都,也都建築在山上,同時都被它們的居民認為是不可攻破的。其實撒瑪利亞只是從軍事的力量上看是安全的,而不是在信靠上帝方面。

 

先知為了闡明他的觀點,所以他指著一些更大的城市作參照。甲尼是敘利亞極北方的一座城市,在現代的阿勒頗(Aleppo敘利亞的省會)稍往北的地方。哈馬也在北敘利亞,位於奧龍特斯河(River Orontes)的岸上。迦特是非利士人在地中海沿海東南部的一座城。先知提及這些城市的目的引起一些爭議。他是要提醒他們,因為這些城市都已經被毀滅,撒瑪利亞難道能安全嗎?還是他們是一些外邦人興隆的城市,先知借以指明撒瑪利亞也只是世界上另一個繁榮的城市?第二節下半部支持第二種解釋。

 

二. 假的價值觀(4-6節)。

 

假的安全感不可避免地要導致一種生活,這種生活是以虛假為前提的。當先知描繪撒瑪利亞領導人的生活時,他實在是苦心婆口地對他們講述。在他們大吃大喝的時候,他們依靠富貴的下榻,躺在象牙床上。他們吃羊羔和肥犢,又用充滿惰性的歌曲伴奏。他們以「大碗喝酒」;有人宣稱這個「碗」是獻祭的碗,因此他們還犯了褻瀆上帝之罪。但這句話更可能是指喝酒的量。他們沒有把酒倒在杯裏或其他飲酒的器皿裏,而是直接用大碗來喝,就像我們今天有人直接用瓶子來飲酒一樣。這樣的宴會使每個人只顧關心自己,用油膏他們自己;但絲毫不關心『約瑟的苦難』(6節下半)也就是不關心他們的國家將變為廢墟。

 

三. 審判的聲明(7節)。

 

先知對撒瑪利亞城市中尊貴人士的譴責,最後以他們即將來臨的審判為結論。不久,縱酒狂歡的撒瑪利亞社會精英,將要因為被擄而改變。就是在宣審判的時候,阿摩司仍然維持著一種諷刺的語氣。這些著名的尊貴人士在審判的時候,仍然不會失去他們的優先地位;他們將『首先被擄』,只要時候一到,這些人必在被擄的人中首先被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