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8日 星期四

海上的風暴


約拿書一章4-17

約拿逃跑離開上帝,下到約帕,又從那裏下到一艘船上,然後,他下到船的底艙(5),希望在那裏休息。

不過,船到大海時,大風吹起狂浪。那些海員,起初把它當作一般的風浪來處理。他們把所載的貨物扔到海裏,希望減輕船的載重量,減少遭毀的危險性。但是大風暴沒有減退,災難的危險性也沒有減少。

此時無疑的是那個負責監督把貨物拋到海裏的船主來到甲板底下,在底艙發現沉睡的約拿。他叫喊起來:「你這是甚麼意思呢?竟然在睡覺!」

相信船員已意識到這樣兇猛的風暴是一種上帝干預自然的信號,船員掣籤試圖找出是誰引起這樣嚴重的危險。這支籤指明是約拿引起的禍。相信約拿說出他的不順從,講出他原是希伯來人的上帝,就是那位創造滄海和旱地的上帝的先知。

約拿鼓起勇氣,指示船員把他拋到海裏去。轉眼之間,風暴立即平靜,大浪也減退了。船員們在平靜的海洋上繼續他們的航行;而先知卻被上帝安排一條大魚吞吃,在魚肚裡度過了三日三夜。


約拿書注釋的問題


約拿書到底是甚麼樣的文學?該如何注釋?它是歷史?是比喻?或是其他的文獻呢?

在猶太教和基督教古代的歷史中,有許多不同的看法。

有學者曾把約拿書當作歷史來注釋。這種注釋是可行的,而新約聖經中,也有幾處是把它當歷史來應用(太十二40;十六4;路十一29)。當作歷史來注釋雖是可行的,但是故事中卻是有一些地方今人產生懷疑。大魚的角色,和約拿在牠肚子裏的呼求,使人感到它好像是神蹟。

第二種理論,是把它當作一個比喻。作者以一個真實卻不為人知的人物約拿為主角,用以傳遞某種神學信息。以一個問題作結束(11),也要求讀者去回味它的意思。

我們可以把這本書當作廣義的比喻來作註釋,但也不忽略它的歷史背景。

約拿書的教訓


這本書有一個中心的主題,又有一些小題目。小的重點是要說明對上帝的順服和不順服:先知不順服上帝的呼召,最後是災難臨到。中心教訓卻是關於上帝的本質,上帝對全人類滿有憐憫的本性。

大多數以色列的先知都是民族主義者;他們認為,上帝是以色列人的上帝,上帝只對祂的選民說話。

但是約拿書是一個例外,上帝也關注其他人的行為。外邦人居住的尼尼微城的強暴和作惡,上帝同樣的關注。上帝的憐憫總是尋找機會,藉著人的悔改,來除去罪惡,施展慈愛。

先知被差派到尼尼微這件事,表明上帝對外邦人的關懷,同時還證明外邦人藉著悔改,同樣可以得到上帝的憐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