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的「上帝論」(Theology Proper in the Gospel of Matthew)是一個深奧但非常關鍵的主題。馬太對上帝(θεός, Theos)的描繪,深深根植於舊約猶太信仰傳統中,卻又在耶穌的生命與教導中展現了全新的啟示與親密性。
馬太福音中的上帝是一位:
- 掌權的天父(父上帝),
- 守約施慈愛的主(耶和華),
- 差遣彌賽亞的主,
- 並且是那位在末世審判萬民的主宰。
以下是馬太福音上帝論的幾個核心面向:
一、上帝是「天父」:關係性的上帝
馬太福音最突出的上帝形象,是父親(希臘文:πατήρ,patēr)──耶穌常說「你們在天上的父」。
- 📖 登山寶訓中 17 次提到「天父」
「你們的天父知道你們所需用的。」(太6:8)
「所以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太5:48)
- 主禱文的起頭就是「我們在天上的父」(太6:9),這不只是教義陳述,而是邀請進入一種親密的、信靠的關係。
👉 馬太透過耶穌的話語強調:上帝不是遙不可及的上帝,而是慈愛、供應、教導、糾正的天父。
二、上帝是「天上的王」:主權的上帝
- 馬太幾乎不用「上帝的國」(Kingdom of God),而是使用「天國」(Kingdom of
Heaven),表達對神聖之名的敬畏,也凸顯上帝是掌權的天上君王。
「從那時候耶穌就傳起道來,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太4:17)
- 天國即是上帝的統治臨到人間,意味著上帝的旨意與王權正在耶穌的生命與教導中展開。
👉 馬太的上帝論描繪:上帝不是抽象的存有,而是掌管歷史與世界秩序的君王。
三、上帝是「差遣者」與「啟示者」:歷史中的上帝
- 馬太多次引用舊約預言說:「這是要應驗主藉先知所說的話……」如太1:22、2:15、2:17、8:17 等,強調上帝是掌管歷史的那一位。
- 上帝主動差遣天使、聖靈、甚至祂的兒子耶穌來啟示祂的旨意。
「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太9:13,引用何6:6)— 顯示上帝的性情不僅是律法的施行者,更是慈愛與憐憫的上帝。
👉 馬太所描繪的上帝:不是隱藏的上帝,而是行動的上帝,主動揭示祂對人類的救贖計畫。
四、上帝是「審判者」:公義的上帝
馬太福音特別強調末世與審判的主題,並清楚指出:上帝是審判者,但祂的審判是公義且充滿恩典的。
- 📖 太10:28:「那殺身體不能殺靈魂的,不要怕他們;惟有能把身體和靈魂都滅在地獄裡的,正要怕他。」
- 📖 太25章「綿羊與山羊的比喻」中,耶穌以王者形象審判列國,顯示祂是在父上帝的授權下行審判的。
👉 馬太的神學觀:上帝是愛的上帝,但同時也是公義與審判的主,祂的恩典與真理並行不悖。
五、上帝是「以馬內利」:與人同在的上帝
- 📖 太1:23:「人要稱祂的名為『以馬內利』,(意思是:上帝與我們同在。)」
- 📖 太28:20(福音結尾):耶穌說「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從馬太福音的開始到結束,**「上帝的同在」**是貫穿的主題。
👉 馬太描繪:上帝不是只在天上統治的上帝,更是藉著耶穌與我們親近、同行的上帝。
六、上帝是三一中的父:與子、靈同行
- 📖 馬太28:19 大使命:「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
顯示馬太理解上帝的本質是三位一體的,雖沒有系統說明,但已隱含「父上帝」與「聖靈」與「子耶穌」的共同行動。 - 📖 太3:16–17 耶穌受洗時,父、子、聖靈同時出現:
- 聖靈如鴿子降下,
- 父上帝發聲認可:「這是我的愛子」,
- 耶穌順服受洗。
👉 馬太的上帝論呈現出:一位三一合一、彼此相愛並共同成就救恩的上帝。
七、上帝是賞善罰惡者:報應與恩典並存
- 📖 太6:4:「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
- 📖 太16:27:「人子要在祂父的榮耀裡同著眾使者降臨,那時祂要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
👉 上帝關注人內心的動機,也按真理施行審判與賞賜。
小結:馬太福音中的上帝形象一覽
上帝的身分 |
經文例證 |
神學意涵 |
天父 |
太6:9, 太5:48 |
關係親密、供應與管教 |
君王 |
太4:17 |
掌權、施行旨意的主 |
差遣者 |
太1:22, 10:40 |
差耶穌與門徒完成使命 |
審判者 |
太25:31–46 |
公義、賞善罰惡 |
同在者 |
太1:23, 28:20 |
以馬內利,上帝不離不棄 |
三一中的父 |
太28:19, 3:17 |
上帝的多元合一 |
報應者 |
太6:4, 16:27 |
注重行為與內心動機 |
靈修反思與應用:
- 你是否認識上帝為你的「天父」,而不只是「創造主」?
- 面對未來不確定時,你是否相信上帝的「掌權與同在」?
- 你如何回應一位既「慈愛」又「公義」的上帝?
- 你在禱告與服事中,是否活出「奉父、子、聖靈的名」的真實信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