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9日 星期四

馬太福音的基督論

 馬太福音的基督論(Christology in the Gospel of Matthew)是一個極具深度且豐富的主題,呈現了馬太對耶穌身分的獨特詮釋。馬太藉由許多舊約的引用、稱號的使用、敘事的安排與神蹟的描寫,塑造出耶穌是以色列所盼望的彌賽亞(基督)、上帝的兒子、以及萬王之王的形象。

以下是馬太福音基督論的幾個核心面向:


一、耶穌是彌賽亞(受膏者,基督)

馬太特別強調耶穌就是猶太人期待的彌賽亞:

  • 書卷開頭即強調其彌賽亞身分

「亞伯拉罕的後裔、大衛的子孫、耶穌基督的家譜。」(太1:1
「耶穌基督」(Iēsous Christos)清楚宣告祂就是基督(即彌賽亞)。

  • 舊約應驗:馬太常使用「這是要應驗先知所說的話」(如太1:222:152:17等)來連結耶穌的生平與彌賽亞預言。
  • 大衛之子:耶穌被稱為「大衛的子孫」(太9:2712:2321:9),暗示祂是那位要來的彌賽亞王。

二、耶穌是「上帝的兒子」

「上帝的兒子」是馬太用來表達耶穌神性的重要稱號:

  • 天父的公開認證
    在耶穌受洗時,天上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太3:17
    登山變像時也出現同樣的聲音(太17:5)。
  • 門徒的認信
    當耶穌平靜風浪後,門徒驚訝說:「你真是上帝的兒子了!」(太14:33
    彼得在凱撒利亞腓立比的信仰告白中說:「你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太16:16

三、耶穌是以馬內利──「上帝與我們同在」

  • 馬太引用以賽亞書7:14:「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他的名為以馬內利(意即:上帝與我們同在)。」(太1:23
    這是耶穌神性與人性統合的深刻表達。
  • 馬太福音結尾(大使命)再一次呼應這一主題:

「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20
表明耶穌作為「以馬內利」的身分延續到歷史終結。


四、耶穌是君王與審判者

  • 馬太強調耶穌是大衛王位的合法繼承人(家譜、出生地伯利恆、博士朝拜)。
  • 在耶穌進耶路撒冷時,眾人呼喊:「和散那歸於大衛的子孫!」(太21:9——歡迎一位王的來臨。
  • 馬太25章的「綿羊與山羊的比喻」展示耶穌將在末日審判中,坐在榮耀的寶座上審判萬民。

五、耶穌是新的摩西、新的以色列

  • 馬太福音描繪耶穌的生命與摩西的生命有許多對應(如逃避希律、曠野經歷、登山頒布教訓等)。
  • 「登山寶訓」(太5–7章)有如新摩西頒布新律法,顯明天國的價值與義。
  • 耶穌也是「真以色列人」的代表——祂進曠野40天,代表以色列40年的曠野旅程,但祂在試探中完全順服父上帝。

六、耶穌是僕人與受苦的彌賽亞

  • 馬太引用以賽亞書的「耶和華的僕人」預言來詮釋耶穌(太12:18–21)。
  • 雖然祂是王,但祂卻說:「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太20:28
    顯示祂的彌賽亞使命是透過受苦與犧牲來成全救恩。

七、「人子」的稱號與末世基督論

  • 「人子」是耶穌自稱最常使用的名稱,在馬太福音中出現超過25次。
  • 這個稱號來自但以理書7:13–14,那位得國度與權柄的「人子」形象,兼具榮耀、審判與權能。

小結:馬太的整全基督論

馬太透過猶太背景的詮釋,讓讀者看見耶穌:

  • 應驗預言的彌賽亞,來自大衛王家;
  • 上帝的兒子,與上帝本質相同;
  • 以馬內利,上帝親自來到人間;
  • 君王與審判者,將帶來天國的完全;
  • 受苦的僕人,藉十字架成就救贖;
  • 新的摩西,帶領新以色列進入上帝的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