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9日 星期日

路加福音的教會論

  

《路加福音》的**教會論(Ecclesiology in Luke**不像保羅書信那樣有系統的教義闡述,但作為「路加使徒行傳」兩部曲的上篇,路加福音為教會的誕生與本質打下了堅實的神學基礎。從耶穌所建立的門徒群體、對未來使命的預備、到上帝國的拓展觀,路加已經描繪出教會的雛形與方向。


一、耶穌的門徒群體:教會的起始模型

1. 門徒的呼召與訓練

  • 路加5起,耶穌開始呼召門徒,與祂同行,聽祂教導,學習服事。
  • 這群門徒不只是「學生」,更是「未來的領袖團體」——預表日後教會的核心。
  • 路加6:13,耶穌揀選十二使徒,象徵以色列十二支派的重建,暗示教會是上帝新以色列的起點

2. 門徒共同生活的模式

  • 門徒們與耶穌一同行走、學習與實踐上帝國的生活方式。
  • 這種「以耶穌為中心」的群體,日後在《使徒行傳》被延續為聖靈中合一的教會。

二、教會的本質:上帝國的見證群體

1. 教會是上帝國的見證者

  • 路加福音中,「上帝的國」是耶穌信息的核心(如路4:438:19:2)。
  • 教會不是等同於上帝的國,但教會是見證與活出上帝國生活方式的群體
  • 門徒被差遣去傳講上帝國的信息(路9:210:9),預示教會的宣教使命。

2. 教會是一個宣告救恩的群體

  • 「今天救恩到了這家」(路19:9——路加強調救恩的進入不是個人主義式的體驗,而是整個家庭、群體進入上帝的計畫。
  • 耶穌的事工不是建築制度,而是建造一個以救恩為中心、實踐赦免與悔改的群體(參路24:47)。

三、教會的特質:包容、憐憫與悔改

1. 教會是包容的群體

  • 路加特別強調福音向邊緣人開放(如婦女、稅吏、罪人、外邦人)。
  • 門徒群體的構成不是社會菁英,而是平民、漁夫、曾被輕視的人。
  • 路加筆下的教會是跨文化、跨階層、跨性別的群體,預表普世合一的教會圖像。

2. 教會是悔改與赦罪的場所

  • 教會的誕生(在《使徒行傳》)根植於耶穌在路加福音中反覆強調的悔改與赦罪信息(24:47)。
  • 真教會是悔改者的群體,不是自義者的俱樂部

四、教會的使命:延續基督的工作

1. 教會是被差遣的群體

  • 耶穌差遣七十人(二人一組,路10章),是教會「宣教式存在」的預告。
  • 他們所做的正是耶穌所做的事:醫病、傳福音、趕鬼,這預示教會在聖靈中延續耶穌的事工。

2. 教會是代替基督行事的群體

  • 耶穌升天前的吩咐(24:48–49):「你們就是這些事的見證... 我要將我父所應許的降在你們身上」。
  • 這顯示教會將靠著聖靈能力,繼續基督的見證與宣講。

五、教會的根基與動力:聖靈的應許

  • 路加福音結尾(路24:49)強調聖靈是教會得以存在與行動的動力。
  • 教會不是一群靠自我努力維持的宗教社群,而是在聖靈裡被塑造、裝備與差遣的基督身體
  • 聖靈的工作從耶穌開始,延續至教會——這是路加上下兩卷書最重要的神學軸線之一。

總結:路加福音中的教會論輪廓

主題

路加福音的呈現

教會的起源

建立於耶穌所呼召、訓練的門徒群體之上

教會的本質

上帝國的見證群體,活出悔改、憐憫與赦免

教會的特質

包容、跨文化、憐憫、以耶穌為中心的門徒團體

教會的使命

被差遣去宣講上帝國、延續基督的工作

教會的動力

聖靈的充滿與引導,非出於人力或制度


與《使徒行傳》的連結

路加的教會論在福音書中是種子,到了《使徒行傳》才開花結果

  • 路加福音:預備、呼召、訓練、應許聖靈
  • 使徒行傳:降臨、成形、擴展、見證萬邦

因此,若要更完整理解路加的教會論,需結合這「上下卷」一起閱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