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音》的救恩論(Soteriology in the Gospel of John)可以說是整本新約中最具關係性、生命性、啟示性的救恩觀。與保羅書信中「因信稱義」的法理層面救恩不同,約翰筆下的救恩是一種**「生命的進入」、「光明的出現」、「上帝愛的邀請」,強調的是信靠耶穌=得著永生、與上帝建立親密關係**。
一、救恩的源頭:出於上帝的愛與差遣
約翰福音的救恩起點不是人的需求,而是上帝主動的愛與差遣。
「上帝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3:16)
核心觀念:
- 救恩出於上帝的主權與愛:不是人尋找上帝,而是上帝差子來尋找人。
- 耶穌是救恩的具體呈現:祂是上帝的「道」,來住在人間(約1:14),顯出上帝的榮光與恩典。
二、救恩的方式:信而得生
「信」是《約翰福音》的核心動詞,出現超過 90 次,代表持續性的信靠(現在主動動詞)。
「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得不着永生,上帝的震怒常在他身上。」(約3:36)
救恩觀的重點:
- 信耶穌=得永生(約5:24)
- 永生不是未來才有,而是現在就可得(現在時態)
- 信仰是一種關係的開始,不是一次性舉動,而是與耶穌持續相交
三、救恩的內涵:永生、生命、光明、自由
約翰福音以多重象徵描繪救恩的內涵:
圖像 |
經文 |
救恩意義 |
永生 |
約3:16;5:24 |
與上帝的生命連結,超越死亡的永恆生命 |
重生 |
約3:3–5 |
從聖靈得新生命,進入上帝的國 |
活水 |
約4:14;7:38–39 |
滿足人內心乾渴的靈命泉源 |
生命的糧 |
約6:35 |
養育靈魂的食糧,是耶穌自己 |
光與暗 |
約1:5;8:12 |
得救是從黑暗進入光明,認識真理 |
自由 |
約8:32、36 |
真理使人脫離罪的奴役,得著自由 |
復活與生命 |
約11:25 |
即使肉身死亡,信他的人仍活著 |
葡萄樹與枝子 |
約15:1–8 |
救恩是一種與主連結的生命關係 |
四、救恩的條件:信與不信的分界
約翰福音強烈地以「信與不信」作為人對救恩的回應。這不僅是情感上的接受,而是全人生命的交託與委身。
例子:
- 尼哥底母:宗教領袖也需重生(約3)
- 撒馬利亞婦人:破碎者因信得生(約4)
- 生來瞎眼者:因信「看見」真光(約9)
- 拉撒路復活:信就是看見上帝的榮耀(約11:40)
- 多馬:「我的主,我的上帝」——信的高峰(約20:28)
「這些事記錄在這書上,是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上帝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約20:31)
五、救恩的結果:進入與上帝的親密關係
救恩不只是得赦免、避免地獄,而是進入父—子—靈三一上帝的生命共享與愛的團契。
約翰17章的禱告呈現出救恩的終極目標:
- 認識真神與耶穌基督=永生(17:3)
- 得以看見祂的榮耀(17:24)
- 合而為一、住在愛中(17:21–23)
六、救恩的代價:耶穌的十字架與榮耀
《約翰福音》獨特地將十字架稱為「耶穌得榮耀的時刻」。
「人子得榮耀的時候到了…我若從地上被舉起來,就要吸引萬人來歸我。」(約12:23, 32)
神學含義:
- 十字架不只是受苦,更是上帝的愛、榮耀與救恩彰顯的高峰
- 救恩不是廉價的恩典,而是上帝捨己之愛的極致
七、救恩的持續性:住在主裡,結果子
「你們若常在我裡面,我的話也常在你們裡面…你們就多結果子。」(約15:5)
約翰福音強調得救之後的「持續連結與結果子」:
- 住在主裡面:與主維持關係(15:4)
- 遵行主的命令:活出愛(15:10)
- 在世作見證:如光照在黑暗中(17:18)
總結:《約翰福音》的救恩論是一種關係性的「得生命」神學
主題 |
內容 |
源頭 |
上帝的愛與差遣(約3:16) |
方式 |
藉信耶穌得永生(約3:36) |
內涵 |
得生命、活水、自由、光明、真理 |
關係 |
與上帝合一,住在基督裡 |
代價 |
耶穌的十字架(約12:24, 32) |
目標 |
認識上帝、看見榮耀、永遠在主裡 |
延伸默想:
你可以問自己或在小組中討論:
- 我如何理解「得生命」這個概念?這生命在我裡面如何彰顯?
- 我是如何持續「住在基督裡」的?
- 我願意成為約翰福音那位「為信耶穌作見證的人」嗎?(參約1: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