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7日 星期六

歌羅西書之內容

 

    保羅駁斥正在歌羅西地區滋長抬頭的“歌羅西異端”。 他用崇高的基督論來答復那異端的主張。

    他指出,上帝本性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的居住在基督裡面,凡一切藉著信與祂聯合的,都可以直接有份於這些豐盛,不必藉著禁慾的生活,也不用追求那些神秘的經歷。

    他勉勵歌羅西教會的信徒,不但要高舉基督,還要持守基督,不要落入異端的圈套。他表達對歌羅西教會的關心和禱告,以堅固並安定他們的信心。

    最後,是對信徒的教導,他以基督為萬有之首的真理,教導信徒怎樣過一個美滿的基督徒生活。

 

新約聖經的內容

 

新約的信息是延續舊約的信息而來,由於人的背逆,無法領受上帝在舊約所應許的福氣,完成上帝造人的目的。所以上帝另設立了新約,使人可以靠主的救恩,活出人原有的尊榮,讓人可以享受上帝所應許的福分。

上帝的救贖是藉著基督來完成;基督如同一粒麥子落在土裡,再死而復活,就長出許多的麥子來,上帝救贖人類的計畫就由此展開。

所以我們以整個樹木的發展來比喻新約聖經各卷的關係,可以更清楚明白新約二十七卷聖經彼此的關係; 四福音如同樹底下的根部,樹幹的部份充滿了生命,如同使徒行傳中的聖靈,讓教會得以大大發展; 藉此展開了上帝救贖計畫中所含蓋的許多的重要道理,例如;救贖論、基督論、教會論、末世論,這些的真理猶如從樹幹中延生出來的樹枝一般,彼此是息息相關。茲簡述如下:

(一) 基督的位格

在這四福音中,我們可以看出祂具有神性與人性,祂的事奉又如同四活物一般的完全。所以我們可以從四活物的表徵來看四福音如何描述主的事奉:

a. 馬太福音:描述主是君尊的主,如同獅子所向無敵。

b.  馬可福音:描述主是忠心的僕人,如同牛一般,多做少說,永不疲倦。

c.  路加福音:描述主是具有人性的完全人,祂愛世上所有的罪人。

d.  約翰福音:描述主是具有神性的上帝的兒子,帶給世人豐豐富富的真理與恩典。

(二) 聖靈論

教會的成立是藉著聖靈的降臨開始,也藉著聖靈的大能使教會大大的發展,讓教會充滿了生命力。

(三) 救贖論

救贖真理的核心就是「因信稱義得生」,相關的經卷有羅馬書、加拉太書、希伯來書、雅各書。

(四) 基督論

談及基督與教會的關係,相關的經卷有以弗所書、腓立比書、歌羅西書、腓利門書。

(五) 教會論

談及上帝的工人如何牧養教會,相關的經卷有哥林多前書、哥林多後書、提摩太前書、提摩太後書、提多書、約翰壹書、約翰貳書、約翰參書。

(六) 末世論

論及有關末世的種種徵兆,信徒應有的認識,及主再來的要事。相關的經卷有帖撒羅尼迦前書、帖撒羅尼迦後書、彼得前書、彼得後書、猶大書、啟示錄。

 

神學與解經

     從字面來看,「神學」就是有關「上帝」的「學問」;學問又可解釋為知識,所以神學就是有關上帝的知識,包括上帝的屬性、作為及上帝和宇宙、人類的關系。或許有人不喜歡「神學」二字,認為「神學」只是人頭腦中的知識,其實這是對「神學」的誤解,因為真實的神學必須建立在聖經的根基上面,並且把聖經的真理有系統、有組織的列示出來。那麼為何需要系統化呢?因為聖經的資料是分散在各書卷中,卻又是前後呼應的,但如果想把這些資料化成為教義,作為信徒生活的指標、思想,則必須要經過有系統的整理。那麼神學解經又是什麼意義呢?系統神學和聖經神學。

    從聖經裡面發展出神學,包括系統神學和聖經神學,所謂系統神學,即按著主題將聖經中相關的教義都找出來,然後歸納成一套理論體系,例如上帝的屬性、人的本質、救贖論、教會論等,都可歸入系統神學的範疇。

    至於聖經神學就特別注重連貫性,找出貫穿聖經的主題,然後延著這個主題,把舊約到新約從創世記到啟示錄都串連起來,神學解經的重點,就是要把分散的聖經資料歸納出系統神學和聖經神學。

    為了避免使用錯誤與不正確的原則來了解上帝的話,我們應該徹底通曉釋經學,且應注意下列幾點︰

一、以歷史與文化的解經為基礎。

    如果要從聖經中推出神學的結論,首先必須根據經文的歷史、背景與文法去解釋聖經。換句話說,歷史與文化的解經是基礎,然後才能進一步做神學的推論,就好像建房屋,必須要先打穩地基才可以往上蓋樓房,否則就很容易倒塌。同樣如果要研究神學,而沒有一個堅強有力的歷史與文化解經作基礎,就很容易造成偏差。從教會歷史中可以得知,不少異端或極端神學思想的產生都是因著強解聖經,不理會聖經的歷史背景、文法解釋或過份靈意化的解經方式所造成的後果。

二、不以主觀意念替代上帝的教訓。

    要發展出一套神學理論,必須盡量綜合聖經裡所有與這個主題相關的經文,然後才歸納出徹底的、有系統的結論。如果只是按著自己的意思,編選出部分的經文,即建立一套教義,這種做法是以經文來支持自己的想法,而作為解經者的責任,是要決定上帝在聖經中所說話語的意義,不可以人的聲音,取代了上帝的教訓。

    在早期教會,使徒時代以後的教父時期曾經有人主張分割聖經,而後來這派學說被認定為異端,他們認為舊約都應該廢除,而四卷福音書中也只承認路加福音。同樣今天在中國教會裡也有這種只偏重部分聖經的現象,但什麼才是與主題有關的經文呢?最基本的原則,當然是字面相同。例如︰要查考有關「貧窮」的詞匯,可以把聖經中「貧窮」二字的經文全部找出來參照;但也可以更廣義的找出相關的經文的範圍,也就是在觀念上有關的經文,如「貧窮」這二字,也可以參考有關財富、財主、金錢等經文,以引申到在上帝的眼中對金錢的觀念,什麼是真正的財富?並由此推論上帝對貧窮的定義。耶穌在路九58說︰「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只是人子沒有枕頭的地方。」這段經文從字面上來看,沒有任何與金錢、財富有關的字眼,乃是在探討「事奉的心志」,這段經文,對要跟隨他的門徒而言,只有一個教訓—放下所有阻攔及牽掛,專心來跟隨他。

三、憑信心接受上帝的話。

    若有兩個聖經教義從字面上看是相互矛盾時,我們應當憑著「信心」接受,當知道上帝的意念高過人的意念,若要了解聖經,必須藉著上帝所賜的恩典,唯有屬靈的人,才能明白屬靈的事(參林前二1~15)。慈愛與公義這兩方面,在人的眼中常常是衝突的,有慈愛就不談公義,講公義就沒有慈愛可言,但聖經中所描述的上帝是絕對「慈愛」又絕對「公義」,當耶穌基督甘心順服死在十字架上時,這種贖罪的愛,捨己的愛,同時彰顯出上帝的公義與慈愛。另外,談到上帝的主權與人的責任,聖經中不斷教導、啟示,上帝在這宇宙、歷史中掌權,以致在各人生命上才擁有絕對的主權。

    但聖經也同時強調人的責任,要人對自己所做的事負責,如果是上帝掌管宇宙,為什麼又要人負責呢?這兩方面聖經都有情楚的教導。按邏輯來說好像不通,但其中卻有很深奧的道理,如果一時難以明白,我們就應當憑信心去接受,這並不是盲目,因我們已從很多其他方面的經驗,確實知道這一位上帝是可信的。

四、以相關經文做支持。

    從經文裡推論出來的教訓,只要能得到其他所有相關經文的支持,就可說是聖經的真理。例如︰耶穌也引用舊約與撒都該人辯論,有關「復活」的問題,在可十二26~27,撒都該人不信人死了後,還會復活,但耶穌引用摩西五經指出上帝常常自稱是亞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上帝乃是活人的上帝,因此在上帝的眼中這些列祖也都是活人。既然當時列祖已經死了,而上帝卻又把他們當做「活人」,以此推論出「復活」是事實。換言之,聖經中未必把每一件曾發生過的事情都明示以讓人明白隱含的教訓,但如有其他經文支持,卻可以在經文字義以外推論出另外的歷史教訓和屬靈的真理。

 

2022年5月3日 星期二

新約與舊約的比較

 

(一) 對象不同

舊約立約的對象是以色列人(耶七23),新約立約的對象是全世界的罪人(可十六15.16)。

(二) 約之內容不同

舊約以摩西為中保,立了「律法之約」,藉牲畜之血贖罪(來九18~22),新約以主耶穌為中保,立了「恩典之約」,人只要因信稱義,就可以靠主的寶血贖罪(來九12~14)。

(三) 盼望不同

舊約選民盼望彌賽亞(救主)的來臨,新約選民因彌賽亞已來臨,就是主耶穌,所以只要信靠主,必可盼望主來接選民回天家。

(四) 新舊約的關係

舊約的律法是新約的影子,那形體卻是基督,因為主耶穌成全了律法,新約的信徒,不必再守摩西禮儀的律法,只要遵主的教訓就可以得救(來八13;西二17)。

 

解放神學詮釋

     解放神學詮釋例子 ,

    對解放神學詮釋的批判  ,  

    民眾神學詮釋的原則和方法 ,

對解放神學詮釋的批判

   解放神學詮釋的確有一些好處,但也有許多令教會害怕的地方。

 

今天許多福音派的神學家認為解放神學可以直接針對今日教會所面對的處境以聖經作回應,這是值得欣賞的地方,特別是一些受壓迫的教會。但是,福音派卻懼怕解放神學詮釋過於挑選適合自己的經文來為自己說話,把個人或個人所代表的群體的意識型態“自我稱義”(self justification)。這樣的演繹導致信徒和“當政/當權者”出現前所未有的分隔,製造許多憎恨,引來暴力。

 

    另外,解放神學詮釋時常過於傾向向一些社會問題“妥協”或“適應”,因此,讓信徒覺得過於自由,隨意讓這些不良的社會問題進入教會。例如,為了幫助和解放社會中的同性戀者,因此使用解放神學詮釋來演繹一些經文,好讓他們更容易進入教會。

 

基督是上帝在肉體中的顯現

       保羅說:「上帝本性的一切豐盛都有形有體的居住在基督裏面」(西二9),這話對基督的完全神性與尊貴性有至深的刻劃,因為此話在於說明基督就是上帝成了肉身來到世上;誠如(約一14)說:「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

基督的降生為人,可說是上帝在肉身中的顯現。上帝是個靈,以人肉體的樣式來到世間(結一26),在信仰上是極大的奧祕,故而(提前三16)說:「大哉、敬虔的奧祕、無人不以為然.就是上帝在肉身顯現、被聖靈稱義、〔或作在靈性稱義〕被天使看見、被傳於外邦、被世人信服、被  接在榮耀裏。」

從基督的成了肉身,我們得知,他具有人性與神性,也就是,降生在世的人子耶穌是具有人性的上帝,也同時是具有神性的人。為何如此說呢?

1. 具有神性的人

耶穌是上帝,道成肉身到世上來就是具有神性的人。耶穌是人,他常常自稱為「人子」,但他具有神性。

從神性的積極面來講,他有愛、有感情、有能力、有意志、有智慧、有救恩,就是神學上所謂的有「位格」。

耶穌成為人,把神性彰顯出來 。所以,保羅說: 「上帝榮耀的光,顯在耶穌基督的面上」(林後四6),就是說在基督身上可以看見神性的榮耀之光。

A. 表明天父

約翰福音一章18節說:「從來沒有人看見上帝,只有在父懷裏的獨生子將他表明出來。」

基督耶穌將天父真神表明出來,這是他來世間的任務。世人犯罪得罪上帝,是因為不認識上帝。世人不認識耶穌是上帝所差來的,部份因為真的不認識他,部份是因為硬心不信。

羅馬書一章19-20節說:「上帝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顯明在人心裏.因為上帝已經給他們顯明。自從造天地以來、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

耶穌已經完成天父真神的任務了,他也真的把真神表明出來了(約十七4)。

B. 信子即信父
 

上帝是個靈,人用肉眼看不見祂。但耶穌把神性表現出來,叫人可以看見上帝。

     耶穌自己作見證說:「信我的、不是信我、乃是信那差我來的。人看見我、就是看見那差我來的。」(約十二44-45)

人看見耶穌就等於是見了上帝,並且相信那位「帶著肉體卻具有神性的耶穌」就是相信了上帝。耶穌有上帝的本性(神性),且這些本性是叫人看得見的,是叫人見了可以信服的。人子耶穌就是在為上帝作見證,並叫世人認識他且認識上帝,耶穌說:「認識你獨一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約十七3)

C. 就是真神
 

 耶穌就是真神,從舊約到新約都在見證這位基督就是上帝。耶穌就是真神,他享有上帝的名稱,他也有上帝全能、全智、遍在的屬性。他有上帝的職分,他就是舊約的耶和華。

保羅說: 「列祖就是他們的祖宗、按肉體說、基督也是從他們出來的、他是在萬有之上、永遠可稱頌的上帝。阿們。」(羅九5)

耶穌的門徒中,那位原本不相信耶穌已經從死裡復活的多馬,在親眼見了耶穌後,驚嘆地說:「我的主,我的上帝!」(約廿28)。

2. 具有人性的上帝
 

耶穌是上帝,帶著人性。為了完成救恩的計畫,耶穌降生於世。他親嘗人世疾苦,有血有淚。他是上帝,但不是高高在上叫人無法親近;反倒謙卑自己,用愛的方法成就愛;以和平的方式成就和平(弗二15)。

A. 上帝差來的
 

上帝愛世人(約三16),上帝就是愛。祂對人最大的愛,顯明於將獨生子賜給人。

 耶穌基督是從上帝來的(約三17)(約十七3),所以,耶穌的信息就是從上帝來的福音,耶穌講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使世人因為信耶穌基督,得以從罪惡與死亡的絕境轉回,被上帝稱義、成聖、得永生。

B.成為罪身

保羅說:「律法既因肉體軟弱、有所不能行的、上帝就差遣自己的兒子、成為罪身的形狀、作了贖罪祭、在肉體中定了罪案。」(羅八3)

耶穌具有人性,所以祂才能親嘗體會人世間的苦難。希伯來書四章15節說:「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

以罪身的形狀(人性之一)來到世上,並非說耶穌有犯罪,乃是說祂帶著人性的軟弱,同樣有犯罪的可能,但祂與人不同的是,「祂沒有犯罪」。

C. 由富而窮

保羅說:「你們知道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他本來富足、卻為你們成了貧窮、叫你們因他的貧窮、可以成為富足。」(林後八9)

耶穌是榮耀的上帝,他離開天上榮耀的大寶座,為我們人類犧牲自己。他本有上帝的富足,卻為了人甘願成為貧窮的人子。他形容自己的生活,「狐狸有洞、天上的飛鳥有窩,人子連枕頭的地方都沒有」,他就是這樣地自甘卑微。因為他的自甘貧窮,人類才擁有富足的機會與希望。

D. 謙卑自己

保羅說:「他本有上帝的形像、不以自己與上帝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二6-8)

「他本有上帝的形像」與「與上帝同等」,說明了他就是上帝本身。他就是這位至尊的真神,卻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目的是為了服事人。成為人的樣式,目的就是以人的樣式來拯救人。並且他用的是人最害怕的方法–死,來拯救人。他以人性中最軟弱的方式來救人,使人獲得最穩固的福份(永生)(來二14、15)。

E.得救根源

希伯來書五章9節:「他既得以完全、就為凡順從他的人、成了永遠得救的根源。」

因為耶穌沒有犯罪,且又遵照天父真神的旨意,在苦難中學習了順從,他既如此得以完全,就有資格成為凡順從的人永遠得救的根源。基督在肉身受苦,並且大聲哀哭流淚懇求,說明了他具有人性中真切的痛苦與忍耐,也不迴避親嘗人間因為罪而受的苦楚,正因為這樣,他甘願為他們犧牲,以此安慰苦難中的人。

 

新約聖經的運用

 

一. 新約聖經是舊約聖經的實況:

舊約是新約的影兒,那漸舊漸衰的就必快歸無有了,那形體卻是基督(來八13;西二17)。因此新約時代的信徒因信被稱義、得救,而不是因行律法(羅三28;加二16)。而這因信稱義之約是新約非舊約,而且都記在新約聖經裏。

二. 新約聖經引人歸主,也是靈修的指南:

悔改,奉主名受洗蒙赦罪、得聖靈,這信主得救的道理詳細記在新約,不在舊約。靈修的指南也記在新約每卷裏,希望我們能藉此完完全全地得救。

三. 可幫助青年主動建立屬自己的信仰

教會大部分的青年都是從小跟著父母信主,兒童主日學的教導也是被動式的領受,因此所建立的信仰往往是「被動式的信仰」。但是到了青年時期,必須建立屬於自己的「主動式信仰」,才能打好自己的信仰根基。要建立「主動式的信仰」:

第一要多聚會。

第二要注意靈修、多禱告、認識自我和聖靈與肉體之戰。

第三要自己研讀新約聖經,自己接受領受主的話。

第三項是最重要又對前二項有助益。

 

2022年5月2日 星期一

福音派聖經詮釋

  福音派聖經詮釋的問題 ,

福音派聖經詮釋的問題

 

當福音派人士欲在聖經裡找出一套信仰的總綱和內容時,後者並不是很自然、直接地呈獻在福音派人士的眼前。其實,它更牽涉到整個聖經詮釋的問題,即我們應如何解釋聖經文本。近代聖經學者和神學家都極重視聖經詮釋的討論, 這也是近代學術界受後現代主義影響而不停追問的問題。故此,聖經詮釋的討論就自然牽引到神學方法的課題。

就拿一個實際的例子為證,在解經過程中,福音派人士必須追問一個問題,就是他們對聖經的詮釋是否受到一些「外在」的因素(包括一些標準或基礎)所影響?麥葛福在他一篇文章「福音派的神學方法」中,就以萊特(N.T. Wright)對保羅因信稱義道理的解釋來作一實例討論這課題。 麥葛福指出,今天有許多福音派學者不接納萊特對保羅的解釋, 原因是他的解釋與傳統馬丁路德的解釋有所出入。對麥葛福來說,若單憑這樣的理由來反對萊特的解釋,這反對是不成立的。原因是,就如麥葛福正確地指出,福音派必須面對一個嚴肅的問題:「到底福音派學者是處在一個家族責任之下,必須重複先賢〔在此指的是馬丁路德〕所堅持的?或是他們是處在一個絕對的責任之下, 去找出聖經所說得是甚麼,就是它與福音派傳統所深深堅持的有所衝突?」

    若單憑改革家的論點來衡量某學者對聖經的詮釋是否正確,這不是讓我們看到,我們的解經是受到一些外在的標準(在此是改革家傳統的立場)影響和左右?這不就產生不正確、先入為主的解經?最終,我們不是又要再次強調巴特所發出的呼聲:「讓上帝自己說話」, 而不是將我們想要聽的話,放在上帝的口中?

但是,問題也不是那麼簡單,即只要我們除去任何外在的解經因素(如傳統),就能讓聖經「自由」地說話。其實,我們不需要完全排斥傳統,因為傳統擁有豐富的聖經詮釋歷史,而且,我們也相信,聖靈過去在先賢身上的感動和工作,與今天在我們身上的工作是一致的。另外,聖經本身就是一個重要的使徒「傳統」和見證 (參林前十五1-3)。

賴品超在討論傳統在基督教神學中的功用時,如此地提到傳統對宗教改革的重要性:「宗教改革之為改革,而不是另起爐灶另立一個新的宗教,正是因為對已承接的 傳統作了新的詮釋,最終形成的既有別於羅馬天主教會,又認同並承接大公教會的傳統。…可以說,宗教改革表面上似為一排斥傳統的運動,實際上傳統仍扮演重要 的角色,並且弔詭地自身(例如唯獨聖經的原則)成為一個傳統。宗教改革代表一種勇於對傳統作出批判的精神,不是凡屬傳統的都接受,但更不是凡屬傳統的就排 斥,而是在福音的亮光下對傳統加以批判。可以說,宗教改革是一不斷反省傳統,以使之更能為福音作見證的傳統。」

從以上的討論,我們可清楚看到,高舉「唯獨聖經」的原則(即堅持聖經/上帝的話為基督徒信仰和生活的總綱),從某程度來說,是很容易,是相當直接的。但是, 要將聖經的真理闡釋出來,這卻不是容易的一件事,因它牽涉到神學方法的問題,即有關神學的依據和權威的課題,如何解釋聖經並應如何看待「傳統」等複雜的問題。雖這些課題是很錯綜複雜,但這樣有關神學方法的討論,卻是極重要,不能沒有的,因它們使我們更加反省我們所建構的神學之準確性及正當性。

 

以撒得子

 

創廿五19-34

       以撒的歷史雖然包括他早年為兒子(創廿一~廿四)、中年作丈夫(創廿五~廿六)和晚年作父親(創廿七~廿八9),但更重要的是他與上帝的關係。

    首先,以撒是憑應許生的(創十五4,十七19,十八10,廿一1;羅九7-9;加四23),不像以實瑪利是憑血氣生的,也就是說他是從上帝生的(羅九8;約一13),是從靈生的(約三5-6;加四6,五25),代表了新約重生屬天的信徒(加四26;彼前一3-4)。這與亞伯拉罕蒙召、因信稱義、走信心的道路同樣重要,都是有關生命道路的最基本真理,再加上受聖靈的管治和造就,就指示了上帝對每個信徒和所有上帝兒女的旨意、要求和所要達到的目的。

       以撒作為基督的預表,可從他的出生、承受基業、順服至死、被殺獻祭、差僕娶妻等清楚地看出。從他個人的事蹟來說,也為我們留下不少的榜樣、鑑戒和教訓。

       以撒娶妻廿年卻沒有生育,足證人憑自己的力量不能成事,教訓以撒和利百加從起頭就必須依靠上帝。在人不能,在上帝凡事都能。因著困難就將他們引到上帝的面前來祈求,所以利百加能懷孕生子是從上帝那裡來的。上帝有意叫他傚法其父亞伯拉罕的信心,不憑自己而只信那使無變有的上帝,他祈求,上帝就應允。

       孩子們在她腹中彼此相爭,甚至使她不想活。有些禱告的結果並不十分理想、圓滿,可能是因時候未到而強求,像他父親生了以實瑪利一樣,也可能我們不是按照上帝的旨意 求那上好的。這裡究竟是什麼意思,我們可以求問上帝,他會給我們答覆。原來是兩國、兩族在她腹中,將來大的要服事小的,這說明在人裡面有兩種力量和因素,大的如該隱、以實瑪利、以掃等,代表出於亞當的(林前十五45、47),不是上帝所揀選的(羅九10-13)。上帝愛雅各不是因為他的行為好,乃是因為上帝於創世 以前在基督裡的揀選(弗一4-5),這是上帝旨意的奧秘,我們不易明白,卻可以頌讚上帝。

       雅各在母腹中抓住他哥哥的腳跟,表明雅各按人的天性與常情是要爭的、抓的,他並不比以掃壞,或以掃比他好,因為他們都在爭。可是他們也有不同處,以掃常在野外打 獵,雅各常在帳棚裡安靜,他父親以撒不也常在田間默想嗎(創廿四63)?他用亞伯拉罕不是常住帳棚嗎(來十一9)?他羨慕他祖、他父所蒙的應許,願作他們 的繼承人,這有什麼不對呢?他雖不是生為長子卻願意作長子,用紅豆湯換得長子的名分,是以掃同意交換,是他看輕長子名分,是他因一點食物把自己長子的名分 賣了,這能怪誰呢(來十二16)?新約的判斷是不錯的,一個貪戀世俗的人不配得到屬天的福分。雅各的錯是他付的代價太少、得的好處太多,然而這是他僅有機會,他不肯錯過。

       長子的的名分有追求的心是不錯的,但既有哥哥在先,他與之相爭,使哥哥受到損失就是他的錯了。有了長子的名分不但得雙份產業,更包括祭司職分和王權的統治,以及繼承上帝對他祖、他父立約的應許;流便也是失去長子名分的人,以至其雙分產業歸給約瑟,祭司職分歸給利未,王權歸給猶大(創四十九10;申卅三8-10;代上五l-2)。基督徒本有長子的名分(來十二23;啟五1O),但仍有失去的可能,在將來的國度裡不能承受(加五21)。從過去到今天,都有人為一碗紅豆湯而失去永遠的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