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嚴格來說,“巴勒斯坦”是指約旦河西的迦南地;但因以色列人佔據了約旦河東的部分地方,“巴勒斯坦”一語有時也鬆散的將約旦河東兩支派半所住的地也包括在內。
2. 巴勒斯坦位處亞洲西南邊緣,臨近地中海,是一塊美麗而豐富的土地。
3. 粗略來說,巴勒斯坦看似一個4與1之比的直立長方形(或說直立四邊形),唯西南角略向西(向左)闊了出去。
4. 若連約旦河東之地也包括來說,巴勒斯坦算是由五條南北走向而並排的地帶組成。由左面說起:
a. 沿岸平原(Coastal Plain)
(1)沿地中海海岸由北至南的是一條平原地帶,比水平線略高;
(2)在北面起自亞哥(Acco)以北20公里(約12哩半)海法灣(Bay of Haifa)的北端之處。起始之處是一個較窄的平原地方,東西闊約5公里(約3哩);
(3)稍為南下到達海法灣畔之時已闊達13公哩(8哩);
(4)到海法灣南端,被一帶西北往地中海伸出、而東南向內地延伸的迦密山脈(Mt. Carmel)完全打斷;
(5)沿岸平原在迦密山脈左面(西南面)再繼續向南擴展:
(a)這一段沿岸平原也叫做沙崙平原(Plain of Sharon:參賽三十五2“迦密與沙崙的華美”;又賽六十五10);
(b)它起先是一個尖窄的平原地帶,長達30公里(約18哩半),闊則只有4公里(2哩半);
(c)及至Nahal Tanninim的南端,平原開始闊達;
(d)來到亞雅崙谷(Valley of Aijalon)之處有20公里(約12哩半)之闊;亞雅崙谷提供了一條東行進入東面山區地帶的路徑;
(e)在亞雅崙谷的南面,海岸平原的東陲跟巴勒斯坦的第二條南北地帶(示非拉平原或低地,參下文)會合;
(f)亞雅崙谷南面的沿海平原,就是非利士人之地。非利士地有五大城鎮:亞實突、迦薩、亞實基倫、迦特、以革倫(撒上六17)。
(6)海岸平原再南下就去到迦薩(Gaza)以南,跟“南地”(Negev)連合;
(7)沿海的平原(和山間的平原)有適合穀類生長的肥沃土地。
b. 示非拉低地(Shephelah)
(1)示非拉低地其實只算是半條(或更短)中間插入的地帶;
(2)它在沿岸平原的半腰處(亞雅崙谷)向南開展,到猶大山區南端,接入南地(Negev);
(3)區內散佈著一些低山,一些由南至北的山谷,將這塊低地分為東西兩半;
(4)但區內也橫放著幾條東西走向的路徑,溝通了西面的平原和東面的山地。
c. 中央山地(Central Mountain Ranges)
(1)第三條南北地帶是處於巴勒斯坦中脊位置的山地。山地北部起自“上加利利(Upper Galilee)”:
(a)這地區群山雄偉壯觀,卻是難以跨越;
(b)中央有高及1000公尺(3280呎)的山峰;
(c)群山的東面有峭拔的懸崖,直插東面的裂谷地帶(見下段)。古代商旅都迴避這個山區。
(2)在下加利利(Lower Galilee),山地被一些廣闊、東西走向的山谷所切斷,造成一些通道,讓人從沿岸平原東走到加利利海一帶地方;
(3)下加利利以南是耶斯列谷(或耶斯列平原,Valley of Jezreel),山地繼續中斷
(a)耶斯列平原像個斜放的三角地,由西北(尖端)向東南走,由沿岸平原伸展到約旦河谷;
(b)南北最闊處達25公哩(約15哩半)。
(4)在耶斯列平原南面,山勢再高聳險峻,形成以法蓮山地:其中撒馬利亞山峰高達900公尺(2953呎);示劍和伯特利都在以法蓮山地裡;
(5)撒馬利亞山以南(在Nablus以南)有一道南北走向的狹谷;眺過山谷,南望是伯特利山區,內有幾個山谷,當中的山路是相當的迂迴;
(6)再南下就是耶路撒冷山地,北部是個細小的高原,接著是東西走向的山谷,方便了遊人由示非拉低地往東而行;
(7)在伯利恆以南是猶大山地
(a)山勢再高聳宏偉,山峰也有高達1000公尺的,與上加利利山區中的高峰遙遙相對;
(b)希伯崙就在猶大山地裡。
(8)高山然後向南轉低,滑落南面的南地(Negev):
(a)“南地”(Negev)是統稱巴勒斯坦猶大山地以南那個遼闊而乾旱的南方地區。其中多是平原,但也有山脈;
(b)南地是一片荒野,幾無可耕之地;
(c)別是巴就在南地裡,算是猶大境最南的城鎮。
(9)由耶路撒冷山區到猶大山地的一段山區,是傍著西面的示非拉低地而行。
d. 裂谷地帶(Rift Valley)
(1)第四條南北地帶是一條長長的裂谷。它其實是一直延伸到東非;
(2)裂谷的北端有呼勒湖(Lake Huleh)。呼勒湖的湖水向南流入加利利海:加利利海海面是低於水平線210公尺(689呎);
(3)加利利的海水向南流經約旦河入死海;
(4)死海海面低於水平線400公尺(1312呎),死海海底更是再低400公尺(1312呎)。死海是一個死湖,河水流入而不流出;
(5)除了那緊貼著約旦河的河畔,裂谷地帶沿途都是屬於半乾燥或乾燥地方,甚至是沙漠般的地方;
(6)死海以北、約旦河西的河畔平原有吉甲和耶利哥等城鎮;
(7)死海西面、猶大山地對下的裂谷地段是為猶大曠野;
(8)死海以南的裂谷,直到亞喀巴灣(Gulf of Aqaba)上的以旬迦別(Ezion-geber),叫做亞拉巴(The Arabah);不過“亞拉巴”有時也包括約旦河谷一段的裂谷地帶(申一1);
(9)一些關於距離的數字:
(a)約旦河直距約112公里(70哩);
(b)由加利利海的北端到古時死海的南端,長約205公里(約127哩);
(c)由迦薩對開的海岸到死海東岸,闊約116公里(72哩);
(d)由迦密山對開海岸到加利利海東岸,闊約70公里(43哩)。
e. 河東山地(Eastern Mountain Ranges)
(1)第五條南北地帶是在裂谷東面崛起的山地。地帶起自加利利海的東北:
(a)山勢有高達1100公尺(3609呎)的;
(b)從這裡再北上就是連向大馬士革的高原;
(2)在加利利海以南的是一個像約旦河西面的中脊山區的山區;河東河西兩個山區東西相對;
(3)再南下是個高達800-900公尺(2625-2953呎)的高原地帶;高原地方有可作農牧之地;
(4)這個山脊地帶有幾條橫流的河流,將它切斷,造成深深的狹谷。
(5)在約旦河和死海東面的河谷,由北至南包括:
(a)雅穆河(Yarmuk River)
(b)雅博河(Jabbok River)
(c)亞嫩河(Arnon)
(d)撒烈河(Zered River)
(6)在河東山地以東,是一望無涯的敘利亞沙漠(Syrian Desert)
5. 附:關於約旦河東的“基列”
a. 約旦河東的山地是一帶密林,稱為基列地;
b. “基列”一名基本上是指約旦河東以色列人的屬地。但這個名字可以有以下不同的廣義和狹義的所指:
(1)山區基列:
(a)“基列”一名最狹義是指由希實本(Heshbon)以西的死海北端,向北伸展到靠近加利利海以南的雅穆河(Yarmuk River)之間的一帶叢林山區(申二10,三10);
(b)這個山區基列中間有雅博河(Jabbok River)將它南北一分為二(瑪哈念就是在雅博河的河岸上)
〔1〕雅博河以北的半部分曾為亞摩利王西宏所有(書十二5),後來歸為約旦河東瑪拿西半支派所有(這半支派還擁有巴珊地);
〔2〕雅博河以南的半部分曾為巴珊王噩所有(書十二2),後來則歸迦得支派所有。
(c)由於山區基列這樣一分為二,經文有時會籠統的稱其中的一半為“基列地”(申三15就稱北面半部分的基列地為“基列”;比較書十七1、5-6);但經文有時又會準確的說明那只是“基列的一半”(指南面半部分,書十二2;指北面半部分,書十二5,十三31);
(d)在這狹義的山區基列以北的一大片平原就是“巴珊”地。約旦河東的瑪拿西半支派也得了這巴珊地為業;
(e)在迦得東面的是亞捫人之地。
(2)高原基列:
(a)“基列”一名也可以指在狹義的山區基列地南面延展到死海中部的亞嫩河(Arnon River)之間一片起伏不平的高原地帶;
(b)呂便支派得了這個地區為他們的地業;
(c)例如:撒上十三7就說到有些幫助掃羅王的希伯來人因為怕由西面進襲的非利士人就往東面逃走,過了約旦河,逃到“迦得和基列地”:
〔1〕這裡的“迦得”是指在約旦河東迦得支派的屬地(在狹義的山區基列上);
〔2〕“基列地”則是指這個屬呂便支派的高原地帶。
(d)在高原基列南面就是摩押地。
(3)廣義基列:
(a)“基列”一名在最廣義的層面來說,是可以指約旦河東包括瑪拿西半支派、迦得支派和呂便支派的整片土地(即也包括了巴珊地和其它地方);
(b)例如:王下十32-33提到亞蘭王哈薛攻擊以色列的境界,“從約旦河以東〔起計〕的基列全地,〔就是〕迦得人、呂便人和瑪拿西人之地,〔即〕從靠近亞嫩河的亞羅珥起,至基列和巴珊”。這裡提到兩個“基列”:
〔1〕首先提到的“基列全地”就是最廣義的基列,指約旦河以東屬以色列的整片土地,包括了“迦得人、呂便人和瑪拿西人之地”;